当前位置:腹腔粘连 > 发病原因

专家解读解剖因素引起的流产

查的准怀的上保得住

  子宫是胚胎及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结构形态异常就会影响胚胎发育,这是很好理解的问题。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指出生后就存在的,也可以说先天性异常。继发性分为两种,一种指子宫本身的疾病或妊娠引起的形态改变,如子宫肌瘤影响到了宫腔形态;另一种指宫腔操作引起的宫腔病变,最常见的是宫腔粘连。

  原发性的异常要根据原发疾病种类,有针对性的治疗,如子宫纵隔可选用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切除纵隔,尽可能的恢复宫腔形态。子宫疾病影响子宫形态主要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或者是妊娠组织残留引起的宫腔占位等,尤其是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息肉。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宫腔镜手术切除宫腔的占位组织。肌壁间较大的肌瘤多采用腹腔镜下的肌瘤剥除,目前针对3cm以下的肌瘤还有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案,海扶刀(HIFU-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又称为超声聚焦刀,不开刀,经皮“照一照”就可以使肌瘤消失,术后。上述疾病,对于患者和医生只能去面对和治疗,而很难去预防。宫腔粘连对于大多数患者确实可以实实在在预付的。除了子宫内膜结核和一些治疗性内膜去除术或肌瘤剥除贯穿宫腔引起的宫腔粘连,大部分均发生于宫腔操作引起的子宫器械性损伤,主要指人工流产术和刮宫术。文献报道一次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可达15-20%,3次人流患者宫腔粘连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

  避免宫腔粘连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宫腔操作,最切实可行的就是避孕。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一孩政策实行了几十年,实实在在的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度增长,但是我国的性教育却比较落后,或者说几乎没有什么性教育。中国的年轻人性方面的知识往往是自学完成的(大家应该都懂的什么意思),然而在摸索的过程当中对女孩子的伤害却极其巨大的,医院的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很多是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也屡见不鲜。好多人会问是药流还是人流的好,我会告诉患者哪种都不好,不流最好。但是真的怀孕了,又必须要流掉,怎么办,我的原则是能早不晚,能药流不人流,人流要在B超监护下进行。能早不晚也是有时间概念的,最早也得孕5周以后,明确宫内妊娠才可以。为什么说能药流不人流呢,药物流产是通过口服药物让胚胎及蜕膜组织自行脱落下来,与来月经相似,只是出血可能会多一些,目前药流的成果率可以达到95%,即使药流失败需要清宫,流产药物的应用也可以软化宫颈及疏松子宫内膜利于手术的操作。人工流产,又称负压吸宫术,目前的宣传多是噱头,无痛、可视、微创,无论说的多么好听,操作都是一样的,损伤也是一点没减少的。唯一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是医生的经验和水平。但是,B超监护下的宫腔操作可以给予手术医生部分帮助,引导进入宫腔避免子宫穿孔,并观察宫腔形态变化,结合医生操作时的手感,可以明确已经完全吸净妊娠组织,避免了盲刮和过度刮宫。

  宫腔粘连的治疗,主要是宫腔镜下的粘连分解,恢复宫腔形态,术后药物辅助治疗,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治疗策略比较明确,但是术后的复发却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难题。目前术后预防复发的方式有放环、球囊压迫、宫腔植入生长因子或其他防粘连药物等,但有效性还都有争议,尚未有多中心大样本量的设计完善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报道,在这一方面还需临床医生进一步的研究及探讨。治疗方法进展,为患者的生育问题带来了曙光,但是预防才是治疗的终极目的。古语讲上医治未病,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认为青春期性教育就是上医之作为。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对性有了新的认识,既往的性压抑在年轻一代中慢慢的被抛弃,然而相应的性安全教育却没有跟上,人流人数居高不下,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后的一代人已经步入青春期年龄,因此性教育刻不容缓,希望更多的妇产科医生能抽出一定的精力投入到性知识的科普,不止是针对孩童,更重要的家长和老师,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塑造社会的性安全。本文是讲流产的,谈到性有点跑题,但是如果正确的性教育能够普及的话,对于自然流产的防治本身就是上医之为!!!

注:所述相关数据出自网络(黄先亮医生整理)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kn.com/fbyy/10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