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腹腔粘连 > 发病原因

忍一时痛,只为日后一生都不痛谈谈腹部

除了一些体质特别虚弱的病人,除了一些特殊类型的手术(比如肝脏移植手术,肝叶切除手术等)的病人,一般腹部手术病人,我们都要求他们在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是个什么概念?小的手术,比如阑尾切除手术和剖腹产之类,在手术后6小时左右,麻醉已经恢复的时候,就应该下床活动了。稍微大一点的手术,比如胆总管探查的手术,在手术后10小时左右,我们就要求病人应该下床活动了。

病人刚刚经历过手术,腹部手术切口还有疼痛,一堆人还围着他嘘寒问暖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要把病人赶下床,来做早期的活动呢?会对切口的愈合产生不利的影响吗?早期活动对病人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你们知道,外科医生最头大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外科手术后的肠粘连和粘连性肠梗阻!组织粘连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创伤愈合中不可缺少。肠粘连和手术创伤、局部炎症反应和腹膜纤维蛋白原活化剂活性有关。这种手术创伤不是说去肠子上割几刀才算创伤,手术者的手轻轻摸一摸肠管,也可能带来导致日后肠粘连的创伤。这种创伤,在外科手术的过程中,几乎不可以完全避免。

根据统计,80%的腹部手术病人会有肠粘连,其中10%的肠粘连病人会出现腹痛的症状,这些出现症状的人中,又有一部分人会出现肠梗阻。这些肠梗阻的病人中,绝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但是以后还可能复发。很少一部分病人,需要手术治疗,解除肠梗阻,松解粘连。

但是,手术治疗,解除肠梗阻,松解粘连,又需要一次开腹手术,那么又会造成新的腹腔粘连。那么又有可能造成新的肠梗阻。又会出现新的可能要手术治疗的问题。

就这样,任何一次腹部手术,都可能会造成日后的肠粘连导致肠梗阻。如果粘连得好,肠道是通的话,即使有粘连也是好的粘连,就不用处理了。

那么如何预防出现肠梗阻,就成为每个手术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手术中精细而轻柔的操作是减少肠粘连的关键因素。早期下床活动是另一重要因素。

成角的肠粘连会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通过而形成肠梗阻,不成角的肠粘连,肠内容物可以通过,则不会形成肠粘连。早日让肠道排气排便,在形成牢固的肠粘连之前就让肠道通畅,就可以避免很多肠梗阻。

外科医生查房看每个手术后病人,问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你今天放屁了吗?”第二句话就是:“你今天拉大便了吗?”医生也是普通人,我不喜欢屁和大便,但是为了病人的健康啊,不得不问。放屁拉大便,意味着肠道已经通畅,腹部手术的风险,一大半就已经过去了。

那么如何做到早日让肠道排气排便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体会,吃了饱饭后,肚子胀胀的,走一走就会不胀。也就是说,早期的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促进早日肛门排气排便。

这就是早日下床活动的最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日后的粘连性肠梗阻出现的概率。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还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回流是需要肌肉收缩来辅助的,如果老是躺在床上,缺乏活动,肌肉收缩减少,静脉血流速度会减缓。手术后人的血液为了适应手术止血的需要,会出现高凝状态。另外,如果手术后过度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及高刺激性的姜汁等食物,会使血液黏稠度高,下肢血流缓慢。血液的高凝状态加上静脉血流速度减缓,就很容易引发下肢静脉栓塞。

形成下肢静脉栓塞最可怕的后果是,如果血栓脱落,会随着血液流动跑到肺动脉,就会引起肺动脉脉栓塞。当栓子阻塞肺动脉时,就会发生肺栓塞,导致病人猝死。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还是可以见到。

我们提倡手术后早期活动,基本上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呼吸功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咯出,减少肺部感染机会。

早期活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有些病人术后因害怕伤口裂开而不敢翻身,不敢做肢体运动。事实上,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活动,伤口不会轻易裂开,因为缝合伤口的丝线不同予缝纫的丝线,不但结实而且手术缝合是分层缝合的,比较细密,而病人机体又有一定的愈合能力。当然,如果有咳嗽等增大腹腔压力的情况,是会对切口的愈合产生不利的影响的,这个时候,医生往往会让手术后病人包一根腹带。包上腹带后,病人咳嗽就不会对切口产生不利影响。

早期下床活动,是外科手术后的一个原则性意见。具体到一个病人何时可以下床活动,应由医生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和手术种类来决定。

赞赏

人赞赏









































治疗白癜风秘方
白癜风怎么快速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kn.com/fbyy/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