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欧美国家相比,虽然我们起步晚,但是我们的步伐非常快,现在已经完全赶上来了。
1从腹腔镜来讲虽然在设备方面,不如欧美国家那么普遍的使用机器人,可是在3D方面,我们已经有二维和三维了。就那些传统、经典的腹腔镜技术,我们一点不逊色于欧美,甚至比他们还好。我国很多专家都做得非常好,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有的医生(如李光仪教授和陈捷教授)还到国外演示过手术。
2从宫腔镜来讲我国人口基数大,病例多,让临床医生得到了很多实践的机会。宫腔镜手术方面我们也超过国外,比如单角子宫、T型子宫、完全双角子宫的矫形手术,这些都是国外鲜少遇到的病例。但是我们的例数很多,矫形术后都有分娩活婴的报道,目前已发表在《中华妇产科杂志》上。还有很罕见的子宫斜隔,积累病例,目前治疗经验已经比较成熟,其中有一位患者已成功分娩,为全球首例。
关于夏恩兰教授
夏恩兰教授介绍说:“宫腔镜有两种,一种是检查镜,这只是诊断,还有一种镜子叫做手术镜,手术镜也是一个光学试管,它外边连着一个操作的手键,手键的扳动就可以把我们来切除宫内病变的电极头伸到宫腔里边去,达到我们的目的物,然后把这些病变切出来。”
夏恩兰和她的团队之所以每天有巨大的病患接待量,与我国宫腔镜技术普及也不无关系。全国只有夏恩兰的宫腔镜诊治中心以宫腔镜为专业研究方向,医院将宫腔镜作为妇科的一种使用技术,以宫腔镜检查为主,很少做宫腔镜手术。事实上这跟宫腔镜使用技术的特点有关,医生最初手术技巧的训练都是从开腹式手术技术开始。然而宫腔镜手术跟传统手术截然不同,完全是一门新的技术,对于在妇科领域已经有一定资历的人来说,这种从头开始意味着巨大的名誉风险。而夏恩兰作为我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她从50岁开始,也就是正是从退休以后,才开始了这个专业的训练,所以我觉得就从这一点上,也是我们所有的人望尘莫及的。”
夏恩兰出生于年,年从西北医学院毕业,医院工作。年随着时局的变化,夏恩兰举家迁往甘肃,在西北最贫困的地区进行医疗工作。在那里,夏恩兰发现由于缺少卫生条件,当地子宫疾病高发,很多子宫大出血的病患,送到救治站时已经错过最好的救治期。医生只能选择将病人的子宫切除,以保证她的生命安全。
同样身为一名女性,夏恩兰为这些妇女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抱有深深的同情之心。同时,又蒙受着一种使命感,如何才能为这些饱受病痛折磨的女性保住子宫呢?年夏恩兰被国家医院向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元英教授学习当时妇科癌症的治疗方法。在那里,她知道英国有一种设备叫做内窥镜,原本是用来研究飞机腔道有无瑕疵,后来被医学界用于检查身体通道。深处甘肃山区的夏恩兰隐隐感到一个新的临床研究方向正在呼唤她去尝试探索,如果能够将内窥镜用在治疗子宫疾病,这将是妇科领域的一大革新,也将是广大女性的一大福音。文革结束后夏恩兰回到北京继续进行妇产科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去美国学习交流的夏恩兰终于找到一些宫腔镜的资料。年,回国后的她准备开展这项技术,那时她已58岁,已经可以安稳的准备退休,但她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
夏恩兰教授:“我觉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只要我有一丝气息,我就要努力做我所喜欢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对我们的妇女是有益的。”
当时医院妇产科主任,但是回国后为了开展宫腔镜技术的研究,她毅然离开了已经工作几十年的妇产科。宫腔镜诊治中心的成立意味着夏恩兰58岁的时候开始二次创业,一切从头开始。没有合适的医疗器材,也没有专门的病房,一切繁杂而琐碎的问题都需要她一一解决。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是国内第一个宫腔镜技术科室。患者对宫腔镜这项技术很是陌生,让患者理解并且接受这项技术存在很大难度。但是,夏恩兰并没有被困难压倒,依旧努力坚持这项事业。多年来,夏医院,最后一个才离开。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完成一个又一个高难度的手术。
“因为她的执着,就是一个坚持和执着,如果说我们有其他医生做不下去就不做了,或者说遇到一些困难就停下来了,她还是坚持下来了,才走到了今天。”
年夏恩兰宫腔镜技术的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技术二等奖,而夏恩兰本人也在当年教师节获得了首都医科大学象征最高教师荣誉的吴阶平桃李奖。现在她手下的宫腔镜诊治中心已经是有着独立的两大病区、72张病床、年门诊量近万例的成熟科室。在全国只有这里的宫腔镜技术是最具权威性的。夏恩兰教授的门诊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限号,所以她经常拖到很晚才下班,常常每天要看多个病人。 从年夏恩兰开展宫腔镜技术以来,每个月接诊的宫腔镜诊断人数多达0余例,使众多女性患者如愿得到自己的宝宝。
宫腔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对女性子宫疾病患者具有革命性意义,让很多患有这方面疾病的女性在保证脏器完整的状态下治疗疾病,保障了女性生育的权利与尊严。而这也是夏恩兰在最艰难时,仍然坚持发展和推广宫腔镜技术最大的动力。
随着病例的不断增加,夏恩兰的团队对子宫畸形、子宫环扎手术等各种不同病症的手术也越来越熟练,像宫颈粘连这样的手术,夏恩兰经常还会亲自进行。当天一早,夏恩兰就有两台手术要做。八点钟,手术室的病床准时推到病人房间,进行短暂的确认后,便将病人推入手术室,进行准备工作。
正常的宫腔前后壁合拢是不会出现粘连的情况。但在子宫内膜破坏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造成宫腔粘连。绝大多数宫腔粘连发生于人工流产后,导致女性月经过少、闭经,更会影响到胚胎正常着床而导致不孕。在夏恩兰没有开展宫腔镜技术研究之前,宫腔镜粘连的诊断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宫腔无法被医生直接看到,所以对宫腔粘连的诊断叫做臆断。而治疗宫腔粘连则需要经过开腹的方法,即将子宫切开,把粘连进行分割,最后将子宫缝上。这会导致子宫存在一个创伤,宫腔里面修复过程还会粘连,所以往往导致越治越粘连的后果。而利用宫腔镜技术可以明确的知道患者粘连位置,粘连程度,从而可以做到最准确的分离,达到对病人最小的创伤。20分钟不到,一种在以前需要开腹的手术,就这样完成了。
手术完成后,83岁的夏恩兰亲自走到家属区和家属解释手术过程。现在看来很小的一场手术,在夏恩兰刚开展宫腔镜手术的时候,可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丈夫胡东成是夏恩兰感觉最为愧疚的人她把时间全部交给了病人,而留给家人的则太少。夏恩兰的丈夫胡东成文革前在北京建筑设计院工作。作为手下有着多位工作人员的科室主任,前途一片大好,但他认为一家人如果不能在一起生活,那这个家就不算完整。所以胡东成不惜辞掉了前程似锦的工作,甘愿陪着夏恩兰到甘肃生活。
高度紧张的工作强度,加上长期营养不良,胡东成患上了视网膜炎,最后几近失明。但他无半句怨言,下定决心支持夏恩兰完成自己的事业。在胡东成的陪伴下,夏恩兰得以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宫腔镜技术的研究上,她在国内外首创的实施宫腔镜单角子宫矫形术,术后婴儿存活率达到66%。在国内首创宫腔镜T型子宫矫形术、宫腹腔镜联合完全双角子宫成形术均获成功分娩。在国内首创并改进为极险术式的腹腔镜子宫颈峡部环扎术,手术成功率达95.7%。由于我国人口基数众多,很多病例都是国外没有出现过的罕见病例,这些病例的成功也将夏恩兰的团队带到了国际一线水平。
年4月12日,丈夫胡东成离开了她,49年的风雨兼程,夏恩兰对丈夫充满了感激。尽管已经83岁高龄,但是夏恩兰却依然没有想过退休,她现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宫腔镜技术的推广上。从年开办第一期宫腔镜技术学习班到现在,夏恩兰已经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上千位医生,为在全国开展宫腔镜技术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宫腔镜之母因为在我国宫腔镜技术上取得的开拓性成就,夏恩兰在业界被大家尊称为“中国宫腔镜之母”。她经常会收到患者从全国各地寄来的自己孩子的照片。夏恩兰的办公室里就珍藏着这样一本相册,是病友们自发将宝宝们的照片集合起来制作而成。夏恩兰经常拿出来翻看,对上面的每一位病人,她都如数家珍。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最高兴的不是自己登上领奖台,也不是自己的生活多么美好,而是看到这些纯真可爱的婴儿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