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腹腔粘连 > 护理方法

圆环与副猪混感的诊断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a_4323074.html

目前集约化养殖场的猪群中经常出现病毒性病和细菌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使病原体多元化,临床症状复杂化,严重影响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现对一例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提出了诊断和综合防控措施。

一、发病情况

年7月间,安徽合肥某猪场场主主诉,断奶不久的45日龄的仔猪头,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皮肤发绀和关节肿大。咳嗽在早晚表现比较明显,呈连续咳嗽症状,呼吸次数增多,后变为慢而深。当地兽医判断为猪链球菌病,使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阿莫西林拌料等药物治疗10余天,没有得到控制,死亡已达36头,病死率20.5%。

二、临床症状

笔者到时,发现有20多头病情较为严重。猪群表现为发育不良,被毛粗乱,呈现渐进性消瘦,皮肤苍白,贫血和黄疸,四肢关节肿大,严重跛行,常以足尖站立并以短步、摇曳步态走路;有的猪肌肉震颤、麻痹、惊厥、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在病猪的四肢、胸腹部及耳朵等处的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紫红色斑点,发现猪群陆续出现体温升高在40.5~41.5℃,食欲降低或废绝、咳嗽、气喘比较明显,有的呈痉挛性咳嗽,呼吸促迫,有的呈腹式呼吸,四肢末端多呈现蓝紫色。

三、剖检变化

对几头猪进行了剖检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尤为突出,切面有渗出物;胸腔粘连有积水,心包表面附着大量纤维素样渗出物,有明显的“绒毛心”现象;肺部明显肿胀,间质增宽,坚硬似橡皮样,肺的心叶与膈叶呈肉样变,有时候可见间质性肺炎和粘状脓性支气管炎变化,发病严重的肺泡出血;肝脏肿大变硬、胆囊萎缩无胆汁,脾脏肿大,边缘有齿轮状凸起,肠管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有2头可见新包与心脏、肺与胸膜粘连;肾脏表面凹陷,有出血点;腹腔可见蜘蛛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关节腔充满黄绿色纤维素性、化脓性液体。

四、实验室检查

经临床观察和剖检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怀疑为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为了确诊需针对性做实验室检查。

圆环病毒检查采用ELISA诊断方法:用细胞培养的病毒(PCV-2)作为抗原,用PCV-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为竞争试剂建立竞争ELISA方法,采集病猪血清中的病毒抗体,发现检料中含有PCV-2抗体。

从病猪肺脏中取样接种TSA培养基,5%CO2,37℃条件下培养24~48h,挑取疑似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卫星”生长现象试验,出现“卫星”生长现象;继续进行的生化鉴定结果与副猪嗜血杆菌的生化特性相符。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可以判断猪群发病原因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表现,结合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疾病。

六、防控措施:

针对以上结果,对猪场采取以下方案防控:

1、将病猪和假定健康猪隔离饲养,将发病严重没有治疗价值的猪进行紧急捕杀,其污染物及猪舍进行严格消毒。对猪场所有健康猪立即接种圆环病毒2型疫苗,产前一周的不予免疫;未免疫猪瘟疫苗的断奶仔猪5~7天后进行补免,以后按照程序一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

2、对于不吃食猪的采取肌肉注射:神盾注射液(主要成分为2.5%头孢喹肟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3mg+益加双抗(5%左旋咪唑注射液)按每头1ml,混合肌注,每日一次,连续使用2~3天。以上产品为武汉纽科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3、全群每吨饲料中添加黄连解毒散1kg+纽达菲g(主要成分为10%恩诺沙星)+阿莫西林1g,连续添加使用10天。以上产品均为武汉纽科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采用以上综合防控措施10天左右,死亡12头外,该猪场的病情逐步得到控制,15天后回访新发病例明显减少,1个月后基本平息并恢复到发病前的生产水平。

七、小结与讨论

猪圆环病毒病是猪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危害保育猪和肥育前期的猪只,常和副猪嗜血杆菌并发,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猪在感染圆环病毒后,PCV-2病毒侵害机体免疫系统,病毒在机体内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和胸腺巨噬细胞中繁殖、复制,从而使猪体内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造成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明显缺失,T、B淋巴细胞功能减退,发生免疫缺陷现象,导致患猪机体的免疫力大大下降;副猪嗜血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在猪场普遍存在,在猪体内很容易检测到副猪嗜血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病有圆环病毒病的影子病之称。当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各种应激、饲养管理不当及饲喂霉变饲料、种疾病等造成的抵抗力低下时,就会趁机侵入,发生混合感染。定期使用提升免疫力的药物如御屏风散、板青颗粒、扶正解毒散、黄连解毒散等中药制剂,能解除免疫抑制,提高疫苗免疫应答的能力,使疫苗产生确实的免疫效果。

实行“全进全出制”的饲养管理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机会。没有条件全部做到的,也要保证在产房和保育阶段要做到,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PCV-2的接触感染机会,尽可能降低猪群的感染率。同时,建立和健全严格的卫生消毒防疫制度,切断疾病传播的条件,在当前疫情形势严峻的状况下显得十分必要。

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药物保健,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猪病免疫力低下,免疫抑制性疾病问题突出,其原因是过度使用抗生素保健的结果。猪本身具有健全和强大的自身免疫系统,也是保证药物疗效的基础,保健的目的就是保护猪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受损,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在预防用药时,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要有选择性的使用提升免疫力的药物如免疫刺激剂和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制剂,比如公司的清调养护精方组合(黄连解毒散+赛科益生)以保护肝肾功能不受损伤,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不受侵害,一旦有病原侵入,再使用抗菌药物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抗菌作用,达到药到病除的治疗效果。

总之,猪场稳定关键与否在于猪只群体免疫力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博弈,如今出现的圆环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不能从重防病向重管理转变,养殖业将会被越来越多的疾病所困扰,我国猪业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将更加漫长而遥远。控制猪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猪养好,而不是治好。加强饲养管理,坚持打好防疫针,选择好保健药物,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才是养好猪根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kn.com/hlff/10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