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笔记3.体位:病人返回病室后,全麻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去枕平卧6~8小时,腰麻病人去枕平卧12~24小时,防止术后头痛。如病人无特殊病情变化,术后次日晨取半卧位。
4.腹部压沙袋6小时,防止出血。
5.在拔除尿管的前1~2天,将尿管夹闭定时开放,一般3~4小时开放一次,夜间应持续开放以训练和恢复膀胱功能,必要时拔除尿管后测残余尿。
6.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目的是引流出腹腔及盆腔内渗血、渗液、防止感染及观察有无内出血和吻合口愈合情况。术后24小时内若引流液每小时大于1OOml并为鲜红色时,应考虑有内出血须立即报告医生,一般情况下24小时引流液小于1Oml且病人体温正常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7.术后腹胀是由于肠管暂时麻痹而使过多气体积于肠腔而又不能从肛门排出造成。
8.全子宫切除术后7~14天,阴道可有少量粉红色分泌物,这是阴道残端肠线溶化所致,为正常现象,
9.全宫切除术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剔除术及宫外孕手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妇科手术病人出院后应在1个月至1医院复查。
第二节 子宫颈癌
(一)概述
子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患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30~35岁和50~55岁。
(二)病因
子宫颈癌的发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1.婚姻:早婚或多次结婚。
2.性生活:18岁以前有性生活,或性生活紊乱。
3.孕产史:早育、孕产频繁。
4.炎症或病毒:子宫颈慢性炎症,通过性交传播的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等。
5.配偶:配偶为高危男子。
6.其他:宫颈癌发病情况与经济情况、种族及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四)病理改变
子宫颈癌病变多发生在宫颈外口的原始鳞-柱交接部与生理性鳞-柱交接部间所形成的移行带区。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称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其中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
1.巨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镜下早期浸润癌及极早期宫颈浸润癌,外观可正常,或类似一般宫颈糜烂。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以下4种类型: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和颈管型。
2.显微镜检:按组织学划分。子宫颈癌主要有鳞癌、腺癌两类,前者占90%~95%,后者占5%~10%。按组织发展的程度,子宫颈癌可分为3个阶段: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
(五)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宫颈癌常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可出现以下表现:
(1)阴道流血:早期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可见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
(2)阴道排液:阴道排液增多,为白色或血色,稀薄如水或米汤样,有腥臭。晚期癌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时,有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
(3)晚期癌的症状:癌症晚期病变累及骨盆壁、闭孔神经、腰骶神经,可出现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疼痛。长期疾病消耗可出现恶病质。
2.体征:随浸润癌的类型、生长发展情况,局部体征不同。外生型癌可见向外突出的赘生物,触之易出血。内生型癌则表现为宫颈肥大、质硬、宫颈管膨大如桶状,宫颈表面光滑或有浅表溃疡。晚期癌组织脱落后形成凹陷性溃疡,整个宫颈可被空洞替代,并覆有坏死组织,有恶臭。癌肿浸润阴道时,可见到阴道壁有赘生物。浸润盆腔,妇科检查可扪及冰冻骨盆。
(六)辅助检查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此方法常用于宫颈癌普查。
2.碘试验:用此法检测CIN和识别病变危险区,以确定活组织取材部位,提高诊断率。
3.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诊断法:本方法可筛查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定位取材。
4.阴道镜检查:选择病变部位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5.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定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最可靠方法。
(七)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0~Ⅱa期病人,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无手术禁忌证者。对Ib~Ⅱa期的癌肿采用子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由于子宫颈癌较少转移至卵巢,卵巢正常者可考虑保留。
(八)护理措施
1.随访时间:第1年内的1个月进行第1次随访,以后每2~3个月复查1次。第2年每3~6个月复查1次。3~5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从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诊。
2.随访内容:内容包括术后检查。血常规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
例题:
1.护士在行分段诊断性刮宫时,通常要求先环刮宫颈管,后探宫腔,再行宫腔搔刮内膜。
2.宫颈活检的时间不宜在月经期和月经前期,以防感染和出血过多。生殖器急性炎症者,应治愈后方可活检,以免炎症扩散。活检时于可疑病灶即碘不着色区钳取宫颈组织留检,嘱患者术后24小时后自行取出棉球.术后1个月禁性生活和盆浴。
3.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较大,术中可因牵拉、推压膀胱或输尿管影响术后排尿功能,在分离粘连时也可能损伤膀胱和输尿管。故术后排尿功能恢复较慢,一般于术后10~14天拔除尿管。
4.宫颈鳞状上皮化生和鳞状上皮化为宫颈移行带形成过程中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替代的不同情况,不属于癌前病变;宫颈糜烂和宫颈腺囊肿属于慢性宫颈炎的常见类型,也不属于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5.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常用于宫颈癌普查。碘试验为定性检查方法,用于检测CIN和识别病变危险区。阴道镜检查用于上述检查阳性者,可进一步观察早期病变,选择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提高诊断正确率。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定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最可靠方法。分段诊断性刮宫主要用于检测子宫内膜病变。
第十八章 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
(一)手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其范围上至耻骨联合上10cm,下包括外阴部、肛门周围、臀部及大腿内侧上1/3。
3.肠道准备:手术前1天清洁肠道,术前8小时禁止由口进食,术前4小时严格禁水。
4.阴道准备 术前3天开始进行阴道准备,一般行阴道冲洗或坐浴,每天2次。
(二)手术后护理
1.体位 处女膜闭锁及有子宫的先天性无阴道病人,术后应采取半卧位,以利于经血的流出;外阴根治术后的病人则应取平卧位,双腿屈膝外展,膝下垫软枕,以减轻腹股沟及外阴部的张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或盆底修补术后的病人以平卧位为宜,禁止半卧位。从而降低外阴、阴道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
第二节 外阴癌
(一)病因
外阴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外阴癌病人常并发外阴色素减退疾病,现已公认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巨细胞病毒等与外阴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二)病理改变
外阴癌约2/3发生在大阴唇,其余1/3发生在小阴唇、阴蒂、会阴、阴道等部位。
外阴癌的癌前病变称为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外阴上皮内瘤样变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和原位癌。病变初期多为圆形硬结,少数为乳头状或菜花样赘生物,病变继续发展可形成火山口状质硬的溃疡或菜花状肿块。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瘙痒是最常见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
2.体征 早期起病时表皮出现突起小结、肿块或局部变白,呈菜花状。
(四)辅助检查
活组织病理检查: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外阴部,再用1%醋酸洗去染料,在蓝染部位做活检,,以提高活检阳性率。
(五)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
(六)护理措施
1.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护理常规,保持病人平卧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记录出入量及护理记录。
2伤口护理:手术后外阴及腹股沟伤口加压包扎24小时,压沙袋4~8小时,。 3.手术伤口愈合不良时,用1: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6)饮食:外阴癌术后1天进流食,术后2天进半流食,以后根据病情改为普食。本文由“护士学习笔记”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