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腹腔粘连 > 预防策略

一线快报可吸收止血膜改善剖宫产术后粘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膜对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和术后腹腔粘连程度的影响,以及对二次剖宫产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医院医院妇产科年3月-年3月期间有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史的患者86例,其中使用可吸收止血膜组40例(研究组),未使用可吸收止血膜组46例(对照组).在二次剖宫产术中对比两组的初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和腹腔粘连程度以及二次剖宫产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第一次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为32.5%,手术切口愈合率95.0%;对照组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为60.9%,手术切口愈合率78.2%。二次剖宫产术中,研究组手术总时间为37.7±17.7min,术中出血量.9±61.9ml;对照组二次剖宫产术手术总时间为48.5±15.1min,术中出血量.9±72.1m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可吸收止血膜可促进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降低腹腔粘连发生率并减少再次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

可吸收止血膜;剖宫产;瘢痕子宫;腹腔粘连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显著上升,医院报道剖宫产率在40%~60%,某些地方甚至达到70%[1]。剖宫产率逐渐上升趋势也见于其他多个国家[2]。

与剖宫产率升高相伴而来的是瘢痕子宫数目的显著增多,为临床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如早期胎盘植入和子宫瘢痕妊娠[3],再次妊娠易导致子宫破裂、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等[4],另外,由于初次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手术难度也会明显加大。

影响瘢痕子宫剖宫产术难度的主要因素是分离瘢痕粘连组织,包括腹壁粘连、腹膜粘连及脏器粘连[5]。在初次剖宫产手术中如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腹腔粘连的发生,将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此,除改善缝合技术,彻底止血,防治感染外,在初次子宫手术时在术区尤其是易形成粘连处涂抹防粘连药物是临床上的常用方法[6]。

可吸收止血膜(大清生物纸)是近年来新研发的一种采用两种天然多糖材料制成的唯一同时具有快速止血和预防术后粘连双重功效的新型生物材料,已在外科许多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年来,医院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可吸收止血膜,用于术中创面止血及防止术后粘连,在改善剖宫产术后粘连程度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3月至年3月广州市医院有一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史且进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86例,产妇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31.1±4.3岁,平均孕周为39.1±3.59周,二次剖宫产术时间相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平均5.3±1.1年。

1.2 资料分组

依据初次剖宫产时是否使用了可吸收止血膜将其分成使用可吸收止血膜组(研究组)40例,其中行下腹壁横切口术式34例,行下腹壁纵切口术式6例。未使用可吸收止血膜组及其他防粘连产品的46例(对照组),其中行下腹壁横切口术式38例,行下腹壁纵切口术式8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两次剖宫产术间隔时间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操作方法

1.3.1对产妇病史进行详细了解:查阅病例并记录产妇初次剖宫产的手术日期、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术中有无应用放粘连剂及粘连剂的种类,有无子宫切口延长撕裂,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本次妊娠子宫瘢痕经B超检查情况,调查并记录本次妊娠再次剖宫产术的情况。

1.3.2二次剖宫产方法:二次剖宫产术直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入院后未行试产)。将原腹壁瘢痕剔除后进入腹腔,二次剖宫产术切口在原切口处上方1-1.5cm处。然后按常规剖宫产术进行,未开展其它辅助手术。

1.4 分析指标

①子宫切口愈合情况;②腹腔粘连情况;③二次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④手术总时间;⑤术中出血量。

1.5 效果判定

1.5.1手术野粘连的判断标准[7]

粘连程度I-V级按照Hobson等评分法。既往手术野与腹壁、大网膜或者肠管之一有粘连着即判断为粘连。具体如下:I级:无粘连;II级:1-2处局限小粘连;III级:弥漫粘连,但不广泛;IV级:弥漫、广发粘连,但容易分离;V级:弥漫、广泛粘连,但容易分离;V级:弥漫、广泛、致密粘连、分离困难。本研究分度如下:无粘连(I级),轻度粘连(II-IV级),重度粘连(V级)

1.5.2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判定[8]

采用Chaoman的诊断标准,应用B超观察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及子宫疤痕的回声,将超声结果分为愈合良好(Ⅰ级疤痕)和愈合不良(Ⅱ级疤痕和Ⅲ级疤痕)两种。

愈合良好(子宫肌层与子宫切口处瘢痕均匀一致);

愈合不良(子宫瘢痕变硬或子宫肌层变薄)。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

采用SPSS13.1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方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行,计数资料行X2检验。

2 结果

2.2 86例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产妇腹腔粘连及二次剖宫产术切口愈合具体情况如下:

根据Hobson等评分法,研究组40例患者中无粘连(I级)27例,轻度粘连(II-IV级)13例,重度粘连(V级)4例。剖宫产术后粘连发生率为32.5%。手术切口愈合良好38例,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例,愈合良好率95.0%。对照组46例患者中无粘连(I级)18例,轻度粘连(II-IV级)19例,重度粘连(V级)9例,剖宫产术后粘连发生率为60.9%。手术切口愈合良好36例,手术切口愈合不良10例,切口愈合良好率78.2%。两组产妇腹腔粘连发生率和切口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本组例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产妇具体情况比较如下(表1):

组别

病例数

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

手术总时间

手术过程出血量

研究组

40例

7.3±3.0min

37.7±17.7min

.9±61.9ml

对照组

46例

11.5±3.3min

48.5±15.1min

.9±72.1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由于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因此剖宫产而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得到了人们的







































93岁的秦怡美人为何不迟暮
科普如何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kn.com/yfcl/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