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了,有时候也会有点迷茫,抽空温习了一下书本,上网找找资料,看到些关于中医康复的基本资料,忽然之间有种与大家共同分享的冲动。于是便有了以下的内容:
1.中医康复医学的内涵
与现代医学相似,中医学包含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三部分的内容,中医康复医学是在现代中医“康复”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医临床学和中医养生学中有关功能康复的内容整理、提高后,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中医学分支,其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为基础,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指导,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辩证康复,康复方法的选择及应用均在上述理论指导下进行,日常中医康复方法包括自然康复法、饮食疗法、情志调理法、运动健身法、针灸疗法、气功疗法、推拿疗法、按摩疗法等。中医康复方法随着中医学的建立而产生的。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成熟与介入对中医康复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医康复学的理论与方法得到不断的发展创新。
2.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
(1)注重治疗与预防相结合
中医康复医学注重“防治”并重,治疗与预防相结合,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未病先防”可以预防病残的发生,如对于一些疾病的高危人群或已有发病征兆的人,应调整生活习惯、通过运用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手段,结合饮食疗法、情志疗法,达到减轻症状、预防疾病的目的。“已病防变”则是指对已发疾病积极动用中医康复手段.预防病情恶化甚至再次致残。
(2)注重综合治疗
当代医家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在康复过程中主张采用《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倡的“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的原则。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手段,注重辩证康复与整体康复。
(3)中医康复疗法简便,易于推广
中医康复措施多,一些项目如中医推拿按摩、拔罐、敷贴、刮痧、中药内外治法以及传统太极拳、八段锦等都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医院、医院甚至家庭中推广。在家庭和社区中推广中医康复疗法,明显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就诊率,使更多患者能够长期坚持康复治疗,有利于言语、认知、情感和心理功能的康复。
3.中医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1)脑血管疾病的中医康复治疗
对于脑卒中患者.在运动训练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与按摩,可进一步疏通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环,刺激患者的神经体液系统,使血液循环功能、神经传导功能进一步加强,对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比较理想的效果。根据中医证候特点.辩证地采取不同的情志护理是中风后遗症康复期护理的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相比于常规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治疗有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2)骨与关节疾病的中医康复治疗
针刺背肩臂等部位,并配合穴位按摩,可以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供,减轻疼痛。温针灸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散寒、行气和血的作用,可达到防治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目的,方法较为安全,容易为患者接受,具有可重复性,避免了长期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通过手法治疗、熏蒸治疗等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具有药物和手术治疗所不能取代的优势。
(3)手术后患者中医康复治疗
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采取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将中药口服汤剂治疗、饮食调理、腹部理疗、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融为一体进行化治疗,促进术后胃肠的运行,使胃肠及早恢复生理状态,重建饮食规律,减少腹胀对伤口的张力,避免腹腔粘连形成肠梗阻,有利于术后恢复,对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对胃大部切除术致营养不良患者,采用中药调护与辩证施护相结合的方法,对有泄泻症状的患者可灸足三里、中脘、气海等穴调节肠胃,对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可针刺内关、合谷、中脘等穴和胃降逆,通过情志护理使患者解除忧思和恐惧,进而促进脾胃运化正常。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中医康复治疗也有了一些基础的了解,但是总感觉有些意犹未尽,希望能找到些新的东西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