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粘连的材料
1.凝胶/液体材料
循证级别推荐
临床医生可以考虑在术后应用透明质酸(证据质量I,推荐分类A)或医用几丁糖(证据质量II-1,推荐分类B)防止粘连。
1)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是一种高分子粘多糖,由天然原料制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粘附性,可降解吸收,在液态的生理状态下形成高粘度凝胶。腹腔内灌注能覆盖组织浆膜面,隔离创面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浆膜脱水,从而减少粘连形成。
由于制备工艺不同,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以透明质酸为基础的不同制剂。荟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透明质酸制剂均能减少粘连的形成(OR0.31,95%CI0.19-0.51),还可避免已有的粘连进一步加重(OR0.28,95%CI0.12-0.66)(证据质量I)。最近有研究还表明透明质酸可减少合成网片放置后的粘连形成(证据质量II-1)。
2)羧甲基几丁质(几丁糖)
羧甲基几丁质(几丁糖),是一种虾壳提取物,后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其特定的基团而改变其物理和生化性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可完全自然降解,具有促进上皮细胞生长、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广谱抑菌、促进红细胞凝集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多环节阻断术后粘连的发生[28,29]。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研究显示,其不但能减少粘连的发生率,还能减少粘连的范围和程度,并能防止新粘连的形成[30](证据质量II-1)。
2.隔膜材料
循证级别推荐
手术医生应考虑对于有粘连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用防粘连隔膜材料(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炎性疾病或接受子宫肌瘤剔除、附件手术等四类手术患者)。
尚无应用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膨体聚四氟乙烯防粘连膜或透明质酸纳/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后的不良反应报告(证据质量II-1)。
1)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
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是一种由氧化再生纤维素制成的可吸收合成机械性隔膜,可以按需裁剪。放置后8小时内,它能形成一层凝胶状保护膜覆盖组织损伤面,之后就开始缓慢地降解为单糖,但能保证在最初的修复过程中(7-10天)形成保护层,在术后28天内会完全降解。
与不用任何防粘连材料比较,在开腹手术中应用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后盆腔粘连的发生率降低(OD0.39;95%CI0.28-0.55)。类似的结果也显示在腹腔镜术后新粘连形成减少(OD0.31;95%CI0.23-0.79),再粘连形成也减少(OR0.19;95%CI0.09-0.42)[17]。目前尚无数据显示其对于小肠梗阻、慢性盆腔痛的影响。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建议使用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
2)膨体聚四氟乙烯
膨体聚四氟乙烯是一种不吸收的合成隔膜,必须要缝合于手术部位。
与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相比,膨体聚四氟乙烯可以减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新粘连形成(OR0.21;95%CI0.05-0.87)。有文献报道在粘连松解术后,膨体聚四氟乙烯组的再粘连形成少于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组(OR0.16;95%CI0.03-0.80)。因此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防粘连膜预防粘连形成,较未用防粘连膜或使用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更有效(证据质量I)。目前尚无研究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后小肠梗阻、慢性盆腔痛或妊娠率的情况。
3)化学改良的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
化学改良的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是一种由透明质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组成的可吸收合成隔膜材料。放置后大约24小时转变成亲水胶,形成保护膜覆盖在创面上,持续7天直到创面间皮化,并且会在28天内完全清除。
循证医学分析显示它不仅能降低术后粘连的发生率,还能减少粘连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尤其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盆腹腔内放置化学改良的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的手术患者慢性腹腔疼痛(超过3个月)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77.8%和35.3%),但在术后小肠梗阻的发生率和术后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证据质量II-2)。而Fazio等多中心研究则显示应用其可使术后小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绝对和相对下降1.6%和47%。最近一项大样本对照研究亦显示开腹手术中应用化学改良的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可降低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发生率。但总体来说,对于其他长期临床结局(例如:生育或小肠梗阻)的疗效尚缺乏足够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