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妊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发育良好的胚胎和容受性良好的子宫内膜。薄型子宫内膜已成为试管婴儿助孕周期中取消周期及胚胎种植失败的原因之一。它不是一类特殊的疾病名称,而是随着ART技术的开展,由超声发现的一类特殊影像学表现;也没有精确的诊断标准,临床工作中普遍认同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在8-13mm最适宜,≤7m即可认为是薄型子宫内膜。
薄型子宫内膜“薄”的原因及机制尚缺乏确切的认识,其可以是全身因素或局部因素导致,以及一部分不明原因的薄型子宫内膜。全身因素包括雌激素过低、孕激素不足、卵巢衰竭、长期口服促排卵药及避孕药等。局部因素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的直接损伤、感染、粘连及缺失等。如人流、清宫等有创的宫腔操作,直接破坏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功能层增生不良及内膜血流减少;子宫间质中纤维蛋白原渗出,术后感染因素加重纤维化过程,从而导致宫腔粘连,或内膜基底层损伤内膜增生不良。
虽有多种方法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但仍没有一种普遍适用并获得确切疗效的方法。目前,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传统的激素疗法,口服大剂量雌激素。如口服药物无效,可应用阴道制剂;另外还有三苯氧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激素治疗。
2、改善血管活性,增加内膜血流灌注的治疗,如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维生素E、己酮可可碱、西地那非、L-精氨酸。
3、促进内膜再生的新技术,如子宫内膜微创术、宫腔灌注HCG、生长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甚至宫腔内干细胞移植。
4、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
5、中药及针灸理疗等。
以上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都是促进内膜增殖,提高妊娠率。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部分治疗方法效果有待证实。可见,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仍是辅助生殖技术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这一难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