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之一,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此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表现症状也不同。急性盆腔炎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穹窿有明显触痛,子宫及双附件有压痛、反跳痛,或一侧附件增厚。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易感疲乏、伴下腹坠腰痛等症状,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气血失调、冲任受损引起的问题。艾灸通过温和艾灸,每次取以下3~5穴艾灸,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可以治疗此病。
穴位密码
治疗盆腔炎的特效穴位:足三里穴、子宫穴、三阴交穴、归来穴、关元穴、肾俞穴、阴陵泉穴、地机穴、太溪穴
一般艾灸
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温和艾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艾灸,以感到艾灸处温热为度。艾灸时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5分钟。作用功效:通经活络,疏风化湿。
艾灸子宫穴子宫穴的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6横指宽)处,距前正中线3寸(4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温和艾灸。被艾灸者平卧,艾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艾灸,以被艾灸者感到艾灸处温热、舒适为度。艾灸时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5分钟。作用功效:活血化瘀,加强子宫提升收缩能力。
艾灸三阴交穴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4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在小腿内侧,骨踝突出处上方量出约4横指宽处的骨骼后侧边缘就是三阴交,按压时会稍微感觉疼痛。艾灸方法:温和艾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艾灸处温热、舒适为度。艾灸时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5分钟,艾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作用功效:畅通任脉、督脉、冲脉,养护子宫和卵巢。
艾灸归来穴归来穴的位置:归来穴位于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温和艾灸。被艾灸者平卧,艾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被艾灸者感到艾灸处温热、舒适为度。艾灸时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5分钟。作用功效:健脾益气,升阳固脱,有效改善身体不适症状。
艾灸关元穴关元穴的位置: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艾灸方法:温和艾灸。被艾灸者平卧,艾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艾灸,以被艾灸者感到艾灸处温热、舒适为度。艾灸时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5分钟。作用功效:理气和血,壮元益气,辅助治疗妇科疾病。
艾灸肾俞穴肾俞穴的位置: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左右腰骨最高点连线与脊椎中线的交点附近为第4腰椎,向上数到第2腰椎下方的凹陷处,再向左右两侧各旁开2横指宽处就是肾俞穴。艾灸方法:温和艾灸。被艾灸者俯卧,艾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艾灸,以被艾灸者感到艾灸处温热、舒适为度。艾灸时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5分钟。作用功效:温经祛寒,益肾助阳血。
辨证加艾灸
症状:低热不退,带下黏腻且有臭味
艾灸阴陵泉穴阴陵泉穴的位置: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在膝盖内侧横纹上方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就是阴陵泉。艾灸方法:温和艾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艾灸,以感到艾灸处温热、舒适为度。艾灸时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5分钟,艾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作用功效: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症状:小腹有冷感或下坠感,发胀。
艾灸地机穴地机穴的位置:地机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左右腿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温和艾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艾灸,以感到艾灸处温热、舒适为度。艾灸时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5分钟。作用功效:调气血,疏通经络。症状:时不时地发低热,午后身体潮热,到了夜间则盗汗。
艾灸太溪穴太溪穴的位置: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突出部位的正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温和艾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艾灸。艾灸时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5分钟。作用功效:保持肾经气血通畅,对肾虚引起的生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