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宫寒,是指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者。
1宫寒所谓宫寒,是指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者。宫寒是中医理论下的病名,不能与西医的具体病名来套,但是西医临床常见的一些妇科急慢性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等)可以用宫寒辨证治疗,在临床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症状体征宫寒,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百病起于寒,宫寒在妇科病及妇科不孕症中占一半以上,典型症状主要表现如下:
1.发胖寒者的另一表现是浑身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2.月经异常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色黑有血块,个别女性痛经达到难以忍受之程度。
3.其他腹寒冷有时作痛,经期有时错后,色淡而量少,精神较差,平时腰酸腿软,小便较多,月经量少,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脉沉。真阳不足的则腰酸如折,面色黯黄,自觉下腹部不暖,四肢不温,主要脚冷而疲软,口淡而无味,喜食辛燥,月经略有错后,有白带,小便频或失禁,舌质淡,苔白腻而滑,脉沉弱。
3治疗方法1、快步走可防宫寒
宫寒的女性大都偏于安静沉稳,运动过多时容易感觉疲劳。其实“动则生阳”,寒性体质者特别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快步走是最简便的办法,步行,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
2、饮食调理
在中医养生传统中,女性体质属阴,所以不要贪凉。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女性也不要吃过多的冷饮、寒性瓜果等寒凉之物,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最好放置一段时间再吃,在吃冷食之前最好先吃一些热食“垫底”。
平时也应该多吃一些补气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等。也可以在月经结束后吃些阿胶、鹿角胶等补血,平时也可以吃点当归生姜羊肉汤调理一下。
3、艾条温灸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家居方式
一般选取两个穴位: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的气海穴、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的关元穴。用艾条每日灸30分钟,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另外的还有植物性内置剂,都能较好的解除宫寒。
4预防护理很多30岁左右的女性出现困重乏力、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量少、痛经、血块)、皱纹色斑增多加深、手脚干涩、潮热盗汗、阴部干涩瘙痒等各类症状。
中医认为,此类病症病因是“宫寒”,这个子宫,不仅仅是孕育宝宝的那个“房间”,它包括子宫、卵巢和整个女性生殖系统及相关功能。为了拒绝衰老,防宫寒,赶紧跟着中医学暖宫术吧。
“百病起于寒”,若子宫温暖,体内气血运行通畅按时盈亏,经期如常;一旦子宫受到寒湿入侵,血气遇寒凝结,就容易造成月经不调和痛经、容颜憔悴衰老、甚至不孕等。春夏之交,不冷不热,阳气生发,此时调理“宫寒”效果事半功倍,能预防夏季炎症复发,为冬天和来年身体健康打下很好基础。
中医调理“温暖”子宫,补虚调养强身健体,从根本上激活子宫和卵巢功能,让女人保持鲜活状态。针对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症、盆腔粘连等,内服膏方调理,结合“热敷贴”、“神阙灸”、保留灌肠、中药面膜、拔罐和刮痧等外治,驱寒除湿,畅通气血,一两个月后色斑皱纹消褪,经期有序,腰酸腹痛症状消失,脸色红润,精神体力明显增加,夏天时炎症不再复发,冬天手脚温暖,人感觉年轻好几岁。凡想赶上八九月份最佳怀孕时间的女性,现在用中医“暖宫”,能达到优生优育的效果。
温馨提示:女人“宫寒”易老,暖宫很重要。除了中医热敷、刮痧等疗法外,还要注意饮食。如今时节,天气逐渐升温,但不要为了贪凉而吃生冷食物。除此之外,要注意多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都有助于防止衰老。
本机构常年设有中医特色技能培训课程:
1、徒手整骨整形术:?徒手解决面部,身体,臀部,和脊柱问题。
2、美容艾灸塑形术:?艾灸的使用和功效,以及艾灸的美容和养生功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温经络通气血让你美颜焕发。
3、小儿特色推拿疗法:让孩子真正远离抗生素的困扰,用手法带孩子一个正常而健康的童年。
4、全息无痛刮痧疗法:常见而实用,全息刮痧,让您明白刮痧的原理以及刮痧更高层的意义。
5、运动康复术:采用自我运动的方法,以达到身体功能恢复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