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宫腔灌注改善胚胎着床环境
虽然辅助生殖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仍然有不少夫妻在经过多个周期试管婴儿治疗后仍无法成功受孕。这些夫妻的相关检查往往并没有明显异常,只能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胚胎移植。在耗费财力的同时,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即我们常常提到的“反复着床失败”。
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反复种植失败“着床”也就是胚胎进入子宫,在其中“生根”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受到胚胎质量的好坏和子宫对胚胎的接纳情况,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除了土壤的厚度,其土质和肥料的微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临床上针对“着床失败”的土壤环境的治理,主要有以下防治措施:
宫腔镜检查,寻找并处理相关宫腔问题,例如粘连、瘢痕、炎症;
对存在输卵管积水的病例行输卵管切除术,防止输卵管的炎性渗出干扰了胚胎的着床;
对胚胎进行辅助孵化,在透明带上人造一个创面,利于胚胎孵出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子宫内膜搔刮,刺激内膜局部的免疫反应,容易接纳胚胎;
主动免疫治疗,刺激封闭抗体对Th2系统的诱导,防止胚胎排斥等;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宫腔灌注,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
PBMCs宫腔灌注由Yoshioka等人于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IVF治疗中的反复着床失败患者,其研究发现PBMCs灌注可有效提高着床率和妊娠率。继后陆续有学者在人的冻胚和鲜胚移植周期、以及母牛的子宫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均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PBMCs宫腔灌注的方法PBMCs宫腔灌注的一般程序:即先抽提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和刺激,然后于胚胎移植前灌注到患者的宫腔内。研究报道证实该方法可显著提高辅助生殖技术中鲜胚和冻胚移植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有利于反复着床失败患者的成功妊娠。
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于四年前开始,针对反复着床失败患者开展了PBMCs宫腔灌注治疗,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基于前期细胞实验的研究结果,我们对国外现行的PBMCs宫腔灌注操作进行了创新性地调整和改良,即将抽提的患者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加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培养24小时后进行宫腔灌注,次日移植第三天的胚胎或在灌注的第二日进行囊胚移植。
PBMCs宫腔灌注的作用原理:目前的临床数据已显示,我中心现行的PBMCs治疗大幅度提高了反复着床失败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我们的研究团队进一步结合动物实验,对相关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如下:
促进滋养细胞的侵袭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激发宫腔内有利于着床的炎症反应,调节宫腔内的局部免疫微环境
促进黄体细胞分泌孕酮
浸润到子宫内膜基质组织,为随后的胚胎粘附和侵入创造一个先行的通路
导管和灌注液对内膜发挥机械刺激作用
PBMCs宫腔灌注的优势:无创伤性操作、仅需单次操作
培养所需技术条件较低、费用便宜
采用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存在细胞来源匮乏、伦理和安全的顾虑
患者容易接受,依从性较好
具有经济、简便、疗效明显、便于推广等显著特点
本文作者:杨菁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教授,主任医师
医院妇产科主任
↓点击阅读原文?荷医生的兴趣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