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QNX > 饮食健康

国产车载操作系统突围自主率不足5,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s://m.39.net/pf/a_7739764.html

一位资深从业人士9月时曾在线上对记者介绍这种“突围”的难度:“从技术难度上看,车用操作系统的内核操作系统,对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如果在微内核这块出了问题,车会在驾驶或者座舱等领域出现失灵的状态,这需要厂商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即便如此,至少国内企业已经以不同技术路线切入市场。当前,斑马智行AliOS和华为HarmonyOS是我国两大主要车用操作系统。不过,总体来看,目前车载操作系统(含智能座舱系统)自主率不足5%;而车控操作系统(含自动驾驶系统)均在研发合作当中。

斑马智行AliOS方面,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AliOS已拥有10余年研发与推广历程,移动终端搭载量曾超过1亿部,年车载操作系统正式量产上车,累计搭载车辆近万辆,合作车企包括上汽、一汽、大众等,是我国自主研发最早、量产车辆最多的车载操作系统。”

从系统设计理念和落地来看,AliOS采用多核分布、异构融合的架构,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到整车智能逐步落地,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车用操作系统。对于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发展进度,斑马智行相关负责人透露:“面向智能座舱的车载操作系统已经量产;而面向智能驾驶和智能车控的车控操作系统,AliOS已经完成内核研发,通过国际标准ISOASIL-D产品安全认证。”

此外,中兴相关负责人9月也通过书面回复向记者介绍,在车载操作系统方面,中兴通讯聚焦底层基础操作系统,形成了以微内核操作系统RTOS、虚拟化产品Hypervisor、安全车用SafetyLinux为核心的三大产品。

除了技术沉淀,还有一个现实的“难”,这一点像极了那句话——“可以搞艺术但是没必要”。

小鹏互联网相关负责人就认为:“目前,自研国产操作系统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时机和必要性问题。在已有的诸如安卓、鸿蒙等系统可以满足当前用户需求下,纯粹站在厂商的角度,(自研)是比较难的。”

因此,操作系统又有了这样一个新的分类:在底层系统之上,根据对这些系统改造程度的不同,车载操作系统可划分为三种,定制型、ROM型和超级APP。

目前,提供定制型的有AliOS/华为鸿蒙OS,采用ROM型的有蔚来(HK,股价港元,市值亿港元)、小鹏汽车(HK,股价38.5港元,市值亿港元)等,提供超级APP的有小度车载OS、腾讯车联TAI和百度Carlife。

ROM型系统是基于成熟的基础操作系统,比如基于Linux或基于Android来进行优化或者定制化,但一般不涉及系统内核的更改。绝大多数自主品牌公布的系统,基本上都是ROM型系统。

为何国产车载操作系统主要通过ROM型方式呢?9月下旬,高新兴高级副总裁、智能网联事业部总经理吴冬升博士线上回应记者称:“这是因为基础性操作系统受到生态和行业垄断的约束,最新的车载芯片通常都是支持QNX、Linux、Android等这样的国外操作系统。车企受限于市场压力,还是优先基于这些基础性操作系统产品组合去开发自己的ROM型操作系统,以此来体现自身的品牌价值。ROM型车厂自研和第三方企业提供服务,核心差异是车厂的商业模式,ROM型车厂自研对车企来说,软件生态自主性更高,更受控。”

操作系统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可以看到,与手机操作系统发展遭遇的困境相似,车用操作系统的成功研发难度也在于能否构建生态。

谈及自研国产操作系统的难点,斑马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需要芯片生态的支持。芯片企业对自主操作系统的支持仍在较浅层面,需要更多芯片企业支持以及联合定义;其次,应用生态的发展。在形成可观的规模之前,部分APP对应企业不愿投入过多精力去开发小程序等服务;第三,大部分车企对于自主操作系统仍处于尝试阶段,而且有一定数量的车企仍然坚持用生态相对丰富的海外操作系统;最后,中国自主的数据安全方案在车型上的落地,行业需要标杆性的产品。

对此,小鹏互联网相关负责人也持有相同意见,“国产自研可能很难有丰富的生态,这个对用户来说是体验退坡;其次,生态要跟芯片做适配,但目前主流芯片都已天然适配了主流系统;最后,ROI(投资回报率),自研操作系统需要较长的周期,对于厂商的经营管理是个挑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kn.com/ysjk/13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