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腹腔粘连 > 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及神经系统解剖

(1).具体哪里不舒服,病程的长短(2).疼痛的性质,是局部痛还是放射痛,放射的区域,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放射的区域:①.大腿后侧至腘窝——L3/L4段②.大腿后外侧————L3/L4段③.放射到小腿————L5/S1段④.单纯下腰臀部到臀横纹——L5/S1的棘上、棘间、骶髂关节、髂嵴唇、梨状肌、臀大肌、臀小肌(3).发病的原因包括工作的环境、生活习惯、地域特征地域特征:①.南方人——肌肉较松弛,操作幅度要小②.北方人——肌肉较紧凑,操作幅度可大(4).有无外伤史、恶性病、严重的皮肤病等整体评估(1).行走的姿态有无斜颈、两肩是否水平、脊柱有无侧弯反弓、步态有无跛行、足尖的朝向是否向前(2).观察面容多痛苦、憔悴、焦虑面容。眼圈灰暗弹性差(3).坐位姿态看脊柱有无侧弯、反弓、凹陷、两侧的肌肉有无绷紧挛缩(一)、站立位检查嘱患者做前俯后仰动作:①.前俯症状加重——椎管外的病变②.后仰症状加重——椎管内的病变(二)、坐位检查虚拳叩击在横突间的关节囊处,看有无疼痛和放射痛,注意老年人和严重放射痛的患者动作要轻柔。

(三)、仰卧位检查1.双下肢形态和长度的对比(1).形态对比患者双下肢自然伸直,术者立在患者的足跟前。术者双手握持患者双踝关节上提30~40cm,松手让其自然下落,观察双足着床后的形态。①.正常:↑⊙↑——双足一致向上稍外展②.内收:⊙或者⊙↑——提示大腿前内侧内收肌痉挛、紧张③.外展:⊙或者⊙↑——提示大腿后外侧外展肌痉挛、紧张(2).长度对比术者双手掌托在患者的踝关节下面,双拇指握持在踝关节的前面。术者边下蹲,边把患者的踝关节向下方拉直足跟,比较两足跟的长短。①.正常:等长②.异常:不等长——提示腰骶段和骨盆有移位和倾斜2.直腿抬高实验①.10~30°开始放射性疼痛加重——阳性体征②.40~60°开始放射性疼痛加重——弱阳性体征③..70~90°开始放射性疼痛加重——阴性体征3.“4”字实验踝关节放在对侧膝关节上,正常人的膝部外侧可以紧贴到床面,如果不能接触到或者勉强可接触但是髋部不适——提示股内收肌群紧张,髋关节有问题。4.反“4”字实验踝关节放在对侧膝关节上,术者一手按在患者肩上,一手将膝部向对侧按压,如臀及下腰部牵拉不适——提示骶髂关节、髂嵴唇、臀中小肌、梨状肌有问题

(四)、俯卧位检查1.胸腹垫枕试验(1).胸下垫30cm高枕,双手自然放两侧,使腰段向下凹陷——如腰部疼痛加剧,提示椎管内病变、真性突出、多伴有放射症状(机理):胸部垫枕后,腰段椎管内的间隙变窄,黄韧带堆积,小关节重叠,挤压到小关节囊和神经根,使神经根与突出物及硬膜囊碰撞,出现远端神经放射症状(2).腹下垫30cm高枕,双手自然放两侧,使腰段向后凸起——如腰部疼痛加剧,提示椎管外病变、假性突出、不伴有放射症状(机理):胸部垫枕后,腰段椎间隙加大,腰背部的肌肉受牵拉绷紧而出现酸困不适,少有神经放射症状。

2.下腹部垫枕检查腹部垫15cm枕,胸前垫薄枕,使腰部充分向后隆起(1).望诊①.观察胸腰骶部脊柱的大体轮廓,看有无侧弯、凹凸、反弓等曲度改变②.观察脊柱两侧肌肉有无绷紧、隆起、边缘清楚的条索状a.两边隆起,中间凹陷b.一边隆起,一边凹陷c.胸腰段隆起,腰骶段凹陷d.腰骶段肌肉明显堆积或者过于平坦③.观察两边的髂嵴最高点是否在一水平线④.观察两边的腰眼、臀中肌、梨状肌是否一致。有无萎缩或挛缩。临床上多一边高一边低——提示:腰骶髂、骨盆有问题(2).触诊①.检查脊柱有无侧弯——中、食指分开放在胸椎棘突的两侧,从上向下,由轻到重滑摸到腰骶部②.检查棘突有无侧弯——拇指指腹放在胸椎上位段,抵住棘突一边慢慢滑下,再对侧。③.虚拳叩击寻找痛区a.棘突线上——L5/S1段、L5/L4段、L4/L3段,看棘突、棘间、棘上有无痛,临床以L5/S1段多见b.两边横突——L5/S1横突部、L5/L4横突部、L4/L3横突部,看是局部疼痛还是放射性④.拇指按压寻找痛点a.按压棘突的顶部和上下左右b.按压棘突旁2cm的关节囊c.按压L3、L4、L5、S1的横突尖部d.按压腰骶部和骶髂关节、髂嵴唇e.按压梨状肌及出口、臀中肌的起止点、臀上皮神经的分布区、髂胫束、坐骨结节、臀横纹的出口看有无深压痛和放射痛,挛缩点。如拇指腹未找到阳性点,可用指尖稍用力寻找⑤看肌肉的致密程度a.致密——说明中浅层有问题,操作时在中层加扇形松解b.松弛——禁止大面积操作,禁用拨针。

针刀书籍上,大部分都是要求针刀临床医生治疗疾病时将针刀准确的到达解剖部位松解,甚至非常危险的地方,如脊柱区域椎管内,而一旦操作失误,其后果也是最严重的。究其原因是由于针刀医生过于自信(多发生于西医出身的医生),追求松解黄韧带,环枕筋摸及椎管内的治疗,而忽视了针刀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小针刀是一种针灸针和手术刀融为一体的小型治疗器具,因此临床中可以单独分别发挥针和刀的作用,也可以联合发挥针刀的综合效应。

一根绳子过于紧张,要想伸长一点减压,完全可以在这根绳子的任一部位剪一个小口(注意不能剪断)而达到目的,临床上针刀操作很类似,附着点的高应力完全可以通过松解该肌肉、韧带的任一部位而达到间接松解的作用,所以不要强求针针到骨面,甚至非常危险的部位。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它存在着巨大的代偿能力,有病了,是因为其失代偿,如果我们给它一个机会,它就很快能够调整过来,对损伤的机体进行修复。

一、针刀镇痛的机理

针刀镇痛是源于针刺镇痛的神经科学基础,针刀镇痛与针刺镇痛有共同的科学基础,针灸可以激发人体的自然止痛物质释放,从而缓解疼痛,而小针刀因其针体比针灸针稍粗,故针刺刺激作用更强、更持久,临床上针刀一次治疗,就能激发脊髓内镇痛系统(闸门控制功能)和脑内抗癌系统功能,通过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而引起局部节段性和全身广泛性双重协同镇痛效应。因此针刀镇痛比通用的毫针法镇痛迅速,而且镇痛持续时间也较长。

我认为穴位就是人体的垃圾站,正常人因为气血运行比较流畅,及时将一些废物通过人体的排泄系统排出,就相当于环卫部门清理垃圾比较及时,没有出现垃圾滞留现象,而一旦患者生病,局部产生的废物过多,单靠人体自身的气血运行来清运废物已经来不及,出现堵塞现象,根据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原理,患者就会表现为局部疼痛不适,而此时我们通过针刀刺激,就是给人体提供了能量,加速局部废物的清除。

临床上我遇到一例肺癌患者引起右颈肩部顽固性疼痛,只要针刀松解右肩井穴,疼痛就能缓解5天左右,这样治疗一直坚持到他去世,患者对针刀治疗表示很感激,让他少受了很多痛苦。

当然,针刀的镇痛效果不仅仅是针刀的机械刺激所产生的,其长时间的镇痛主要是针刀松解后达到力平衡所致。也就是说针刀的快速镇痛是多方面的因素。临床上应尽量充分发挥小针刀各方面的优势,提高小针刀的疗效。

二、针刀的针刺效应

小针刀的刀刃可以像手术刀一样对病变组织进行不切开皮肤的手术治疗,如松解粘连组织;切开压力增高、组织水肿的关节囊;切断挛缩肌纤维或筋膜;切碎瘢痕、钙化组织块或痛性硬结;切削磨平刺激神经引起疼痛的骨刺等。如肩周炎患者,临床上以粘连为主,针刀的手术刀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只要针刀准确松开粘连的部位,则临床疗效立竿见影。

小针刀是刀,也是针。小针刀的应用,除了手术刀的效应,完全可以像针刺针一样,选取各种疾病的治疗穴位,让小针刀的刀口线的方向和经络循行方向一致,按照小针刀的进针方法,避开神经、血管,达到适当深度,当得气时,可按小针刀施术方法纵横剥离几下,即可出针。针刀刺激经络和穴位,可以行气活血通阻滞,使结者散,闭者通,达到瘀血消除、气机畅通、通则不痛的目的,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小针刀因其顶端刀刃锐利,故快速进皮时没有明显痛感。因其针体坚韧又有针柄,故运针时间短,更容易,只是不宜行捻转手法。多数病人在针刀治疗时酸胀剧烈,我们叫得气,临床观察到越是酸胀剧烈的患者,其见效越快,拔针后,立即感到疼痛明显减轻,随之其功能也显著改善,有些病人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甚至一次治愈。这说明针刀的针刺作用在治疗疾病时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研究经络理论,但经络理论博大精深,积累了先贤几千年的智慧,要完全弄通弄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掌握的,但是,在我们还不能完全认清楚它的实质之前,在临床上,我们完全可以依据这些理论总结出的一般规律,结合针刀的针刺作用好好的去应用。.

临床上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疼痛放射部位,除了与夹脊、足太阳膀胱经非常密切外,还与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行非常一致。故临床上应当将病变的部位与中医的经络循行相结合进行治疗。在此简单的讲一讲腰椎间盘突出的部分穴位的应用。   

1、患者表现腰痛向大腿和小腿后侧放射,我们多松解腰部夹脊穴(L4~5、L5~S1椎旁为主)和大小腿后侧敏感穴位以及阿是穴,如殷门、委中(腰背委中求)、委阳、承山等,坐骨神经就分布于这些穴位的深面。

如患者表现腰痛向大腿后侧和小腿前侧放射,伴足面麻木,临床上松解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附近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效果明显。足底麻木则选用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局部分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2、患者表现为腰痛向大腿前侧和外侧放射,我们多松解腰部夹脊穴(L3~4椎旁为主)和居髎穴、风市穴。居髎穴位于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附近分布有臀上皮神经及臀上神经。风市穴简便定位法: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3、患者表现为腰痛向大腿内侧放射,我们多松解腰部夹脊穴(L3~4椎旁为主)和阴廉穴(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内缘),局部布有股神经的内侧皮支,深层有闭孔神经的浅支和深支。

松解穴位务必使患者感觉到酸胀时,俗称得气,此时效果好,另外,阿是穴也是小针刀治疗定点的重要参考。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症状为主的患者臀中肌松解应定为常规松解,因臀中肌解剖部位,正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臀部循行交叉所在部位,穴位集中,松解此处,患者酸胀感强烈,从而激活了机体内源性疼痛抑制系统,释放疼痛抑制因子,就可以起到止痛作用,从而修复机体,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症状缓解

如果将人看作成四肢行走动物,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引起的上肢放射疼痛完全可以类比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此时肩胛部的七星台穴(包括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就成了针刀松解的重点,其中天宗穴尤为重要,在此不再详细叙述了。

三、针刀的临床手法

临床中的针刀行针手法,来源于针灸手法,又不同于针灸手法,一般分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及经过变化,定量组合后的补泻手法。这里结合小针刀,综合叙述其针法。

1、提插法:将小针刀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用刺手一上一下地纵向进退的操作方法。此法在针刀行切开剥离粘连、结疤时,可以结合使用。临床运用时,因提插的幅度、用力的轻重而有补泻之别。一般来说,提插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大,属泻,提插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属补。

临床上,对于急性病患者,针刀我们多采取泻法,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急性发作,患者疼痛剧烈,就可以在腰臀部寻找敏感压痛点(以痛为腧),行快速提插,以患者剧烈酸胀为好,可迅速止痛。而对于慢性病患者,多采取补法,如慢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有限,麻木为主,可寻找相应腧穴慢刺激,脚面麻,可刺激足三里,脚掌麻,则以刺激三阴交为主。

2、纵运法:是指用针刀沿着经络走向运行针刀的方法,此法在针刀行纵行疏通时可结合运用,临床应用时注意沿着经络走向运行,或者沿着病变放射的方向运行,其目的是尽量将患者的酸胀感直达病灶

如股外侧皮神经患者,小针刀松解腰2、3、4椎旁(夹脊穴),紧贴棘突,摆动至棘突与椎板移行处骨面,先横行剥离后,再纵行运针,患者有酸胀感向大腿前外侧放射,效果最好。如放射不到再于局部风市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所指处)松解,针刀直达骨面,行针务必让患者感到酸胀剧烈,此时效果最好。,

3、横运法:在针刀提插时,与经络走行方法垂直运行针刀数次,这是一种加强刺激的手法。属泻法。有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的作用。结合刀法,还有剥离软组织粘连的作用。此法在针刀行横行剥离法时,可结合运用,具体操作就是将针刀直插到骨面,在纵行疏通的基础上,将病变组织铲起,整体向一边移动,此时患者酸胀剧烈,就达到加强刺激的效果,多适用于身体体质好,急性发病的患者,如青年人,急性腰腿痛发作者,寻找敏感压痛点,运行此法,可迅速止痛。

4、留针法:和针灸针留针一样,在行刀后,或刺入腧穴后,将针刀留在穴内片刻不动,加强得气或加强针感的持续作用,便于继续施术。

朱汉章老师一直采用的操作方法是在针刀治疗中一个治疗点用一把针刀治疗,然后留下不动,继续用另一把针刀在另一个治疗上点上治疗,再留下不动,依此类推下去,直到所选治疗点都松解完后,再依次起针,这就是留针。

有的人喜欢在同一人身上的一次操作,从头到尾用一根针刀,松解一个治疗点,立即起针再接着治疗另一个部位呢?后者的操作方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临床实践中认真比较,其效果却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是患者的感觉不同。前者术后,治疗部位异常轻松,甚至感到治疗部位有空虚感,治疗后的效果也明显,而后者则没有如此明显的效验。细分析其主要优越性大概有如下几点:①针刀既有针刺的作用,又有手术刀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针刺的作用,就要考虑适当留一下针,加强刺激、激荡气血运行;②一个治疗点上一把针刀的操作是规范的,是符合无菌操作要求的,可以防止不同部位的交叉感染;③可以减少出血,操作中如损伤了小血管,即时起出针刀,血即迅速流出,若留一下针,人体的凝血机制起作用,起针后止血更迅速。同时,不起针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不变动体位,使治疗部位更精确。

5、出针法:针刀出针时,由于针孔较毫针大,需要立即上无菌纱布并固定,以防出血和感染。

四、针刀的综合效应

如果在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存在敏感穴位和病变组织,就需利用小针刀的

针刺效应刺激穴位,并利用手术效应对病变组织施行手术治疗,使其两种效应综合发挥,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操作时,先在敏感穴位或辨证所取穴位上进针刀,行针刺手法使病人得气后留针;再行病变组织的针刀松解。

如颈椎病患者,颈部组织僵硬,活动受限,同时伴有上肢麻木,临床中,既要用针刀的手术的作用切开颈部僵硬的组织,还要寻找敏感压痛点和腧穴,如天宗穴进行刺激。

腰椎病患者,腰部组织僵硬,活动受限,同时伴有下肢麻木,临床中,既要用针刀的手术的作用切开腰部僵硬的组织,还要寻找敏感压痛点和腧穴,如环跳穴进行刺激,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针刀的针刺作用与术前麻醉

针刀治疗的针刺作用非常重要,就为临床中术前不打麻药效果好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果术前打麻药,小针刀就只剩下刀的作用了,病人没有针感的强烈刺激,就不会调动人体的积极性,去更好的修复损伤的机体。而不打麻药,则可以在术中与患者进行很好的交流,根据针感判断针刀的部位是否准确,针感酸胀为好,麻疼就要调整刀锋和深浅度,避开神经血管,这样临床中不但针感好,而且伤害神经血管的几率小。

临床打麻药无非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进针刀是针刀刺透皮肤达到病变组织的过程,针刀治疗时做到如下几点,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1、尽量选用快针刀。

2、对于皮肤松弛的地方,可用手绷紧皮肤再进针

3、准确: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直达病所,患者会只有酸胀感

4、迅速:左右双手密切配合,动作协调,进针时集中臂、腕、指力迅速进针,使得进针速度加快,刺激皮肤的时间缩短,对皮下组织及神经末梢刺激程度小,能够减轻疼痛。

总之,针刀的镇痛作用是综合作用,粘连、紧张的肌肉、韧带,离不开针刀的手术刀作用,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针刀的针灸作用,针刀的刺激就像针灸针一样,完全可以疏通经络,激发人体的修复机制,临床上一些非常危险的地方就可以充分发挥针刀的针刺效应,利用人体的自身反应,去修复损伤的组织,同时针刀的针刺作用也为针刀术前不用麻醉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上一旦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个人观点,藉此抛砖引玉。

腰椎错位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十大危害!

1.脊源性前列腺疾病(腰椎1、4、骶骨、尾骨)

腰椎1、4、骶骨、尾骨神经根受压,从而造成前列腺的神经控制出现问题,同时由于骨盆移位造成臀部肌肉部分紧张,局部微循环出现问题,从而造成前列腺问题。

2.妇科疾病(腰椎2、3、4、骶骨)

腰椎2、3、4神经根受抑制,影响卵巢、输卵管、子宫等生殖器官的正常工作,从而造成一些妇科疾病。

3.性功能障碍(腰椎1、2、骶骨)

腰椎1、2、骶骨神经根受到抑制,会影响睾丸、卵巢等生殖器官的功能,从而造成性欲减退、阳痿等性功能障碍。

4.不孕症(胸椎12、腰椎2、3、4)

胸椎11的神经根是控制输卵管的神经,腰椎2是控制卵巢、睾丸的神经,腰椎3、4是控制子宫的神经根,这些神经受到抑制就会容易出现不孕症的问题。

5.遗尿、夜尿症(腰椎1、2)

腰椎1控制输尿管,这节腰椎神经根受到抑制就会出现,就会出现大笑尿裤子,跳跃尿裤子现象,腰椎2神经根出现压迫,就会出现晚上起夜小便的问题。

6.痛经(腰椎3、4)

腰椎3、4神经根受到压迫,就会影响子宫的正常功能,从而在来例假是容易造成痛经的问题。

7.膝关节疼痛(腰椎1、2、3、4、5、骶骨、骶骨)

腰椎1、2、3、4、5、骶骨、尾骨是造成下肢、骨盆肌肉僵硬的关键,由于腿部肌肉僵硬度不同,造成肌肉长度不同,造成关节部位的力量不均衡,从而造成膝关节疾病。

8.臀小、屁股一大一小(骶骨、尾骨)

尾骨歪斜造成单侧臀部肌肉的紧张,从而造成屁股小、屁股一大一小的问题。

9.大腿粗、小腿粗(腰椎1、2、3、4、5)

腰椎出来的神经根也控制大腿、小腿,如果神经根受压就会造成肌肉代谢出现问题,从而造成大腿粗、小腿粗问题。

10.面部皮肤过早衰老(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错位造成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替紧张,骶髂关节错位是造成面部过早衰老的关键,这个问题许多爱美的女士真不知道。火针治疗腰痛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可一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本病可见于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小关节闪挫、骨性关节病变以及盆腔脏器、组织的病损等。   腰痛属痹证范畴,其见证有急性、慢性之别。急性腰痛多因闪挫或坐卧湿地所致,治疗以治标止痛为先,多用毫针远刺,配合腰部活动而收功,火针可辅之以压痛点针刺;慢性腰痛,则腰痛缠绵,多与肾虚、瘀血、寒湿内侵有关,火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常有显效,可以“治病求本”。其中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者要慎用火针。(一)慢性腰痛主证:腰痛缠绵不愈,时轻时重,腰部各项活动基本正常,局部肌肉松软。1.寒湿腰痛:(1)主证:腰部重痛,酸麻,或拘急不可俯仰,或腰脊痛连臀腿,迁延日久,时轻时重,患部发凉,阴雨风冷天发作尤剧;舌苔白腻,脉沉而迟缓。(2)治则:散寒行湿,温以通络。(3)取穴:风府、腰阳关、夹脊穴、委中、环跳。(4)刺法:用中号火针,速刺法,火针刺后于针孔处加拔火罐数个,留罐10~15分钟。2.肾(阳)虚腰痛:(1)主证: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痛少,绵绵不已,腰腿酸软乏力,面色白,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没细。(2)治则:温阳补肾,通经活络。(3)取穴:肾俞、命门、志室、夹脊穴、阿是穴、委中、太溪、大椎。(4)刺法:用中号火针,每穴点刺2次。火针后,毫针法刺委中、太溪,使针感达脚心。3.腰肌劳损:(1)主证:多由陈伤宿疾或劳累时引发,腰部触之僵硬或有牵挚痛,其痛点不明显而弥散,弯腰直起或晨起时为甚;舌质暗淡,脉涩。(2)治则:活血化瘀,舒筋活络。(3)取穴:肾俞、委中、夹脊穴、阿是穴、腰阳关、关元、脐周四穴。(4)刺法:用细火针快速点刺,并可配合按摩、理疗疗法。4.瘀血腰痛:(1)主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外伤病史。(2)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3)取穴:阿是穴、委中、昆仑。(4)刺法:取阿是穴、委中穴,用中号火针点刺数下后,于针孔处再拔火罐,令瘀血出,毫针法针刺双侧昆仑穴。(二)急性腰痛1.主证:常于跌仆闪挫,或坐卧湿地,着寒冒雨后,急性起病,腰痛甚,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肌肉僵硬,压痛明显,脉弦紧或涩。2.治则:通经活络止痛。3.取穴:攒竹、人中、养老、腰痛点、后溪、局部阿是穴。4.刺法:每次选患侧一穴,用28号1~1.5寸毫针,强刺激行针1~2分钟后留针,嘱患者活动腰部20~30分钟,其间行针3~5次。针后遗留明显局部阿是穴者,用火针刺之,每穴3~5次。   火针具有温经、散寒、通络的双重作用,对于腰痛有较好的疗效。但腰痛病因复杂,在辨证取穴治疗的同时,可结合辨病取穴。如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盆腔病变的腰酸痛要配合腹部有关穴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腰痛要注意选配一些夹脊穴和调理督脉、太阳经的穴位,如后溪、昆仑等;椎体小关节的错位等则应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同时要注意腰部的功能锻炼,注意用腰姿势。

长期开车要保护好腰椎

坐位时,腰椎承受的负荷是站立时的两倍,无论平时长时间开车还是长途驾车,驾驶员都会较长时间坐着,这势必给腰椎带来较大的负担,可能导致或加重以下问题。   腰肌劳损腰部肌肉是支持人体的重要组织结构,长途驾车的人因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坐姿状态,较少活动,局部肌肉组织容易出现缺血性改变,进而导致肌肉痉挛、腰痛,长时间不改变坐姿就会带来肌肉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位于人体各椎骨之间,其作用类似于减震器,为脊柱减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引起腰痛。   不良坐姿是驾驶者患此病的主要原因。人的腰椎在正常状态下有一个自然弯曲,正是由于这个生理曲度的存在,腰椎才能活动自如,腰椎间隙前宽后窄,椎间盘不易发生移位。长时间驾驶,司机的腰椎将长时间处于屈曲位,腰椎间隙长期前窄后宽,椎间盘就容易向后突出,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另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还与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有关系。如果汽车减震不好,或者道路不平,就会加剧车辆的颠簸程度。颠簸会使椎间盘受到的应力增加,使腰椎承受一定的压力,压力增大就会使椎间盘因变形而产生病变,驾驶者很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疾病。

  腰后要放靠垫   鉴于可能出现以上问题,建议人们尽量避免开车长途出行,如果实在需要驾车,首先,应注意腰部的姿势,最好使靠背与座位的角度呈90度,腰后部垫一个约10厘米高的靠垫,这样腰椎便处于自然的前凸状态。其次,连续驾驶不要超过两小时,中途休息期间适当活动四肢,腰部做伸展、侧屈活动,反复多次。最后,道路条件不佳时,要减速平稳行驶,避免剧烈颠簸。   若行驶过程中出现突发的腰腿部疼痛,建议就近停车或到就近的服务区停车,更换驾驶员。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会导致下肢麻木、无力,可能使驾驶员无法有效地控制油门、刹车,酿成事故。

  开长途车最怕疲劳   驾驶员长途开车面对单调的公路,缺乏视觉刺激,若睡眠不足,极易出现疲乏、瞌睡,而一般驾驶员缺乏对自身疲劳的觉察能力,即使知道自己已经很疲劳了,也会过高地估计自己抗疲劳的能力,极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   因此,长途行车的前一晚上至少要保证8个小时睡眠;长途行车途中,连续开车1个小时左右,最好停车休息5分钟;最好不要单独长途驾车,语言交流也是避免疲乏的措施之一。若已感到疲倦状态,可以喝提神饮料,也可用风油精、清凉油涂抹在太阳穴,还可以听一些自己熟悉的歌曲,尽量避免听不熟悉的歌曲且把声音开很大,这样会降低司机的反应能力。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怎么医治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kn.com/zlff/4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