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妈妈们普遍存在一些烦恼:颈痛、腰痛、背痛、漏尿、子宫下垂、性生活质量下降……她们认为这些就是自然衰老现象,或是归咎于“月子没坐好”,其实这些症状都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相关。
那么,你了解盆底肌吗?
什么是盆底肌功能障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等一系列盆底损伤与缺陷。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随着子宫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增加了POP的发生风险。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肌肉的损伤、结缔组织间连接发生分离,而导致骨盆腔松弛等。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尿道闭合压下降,导致SUI的发生。妊娠及分娩过程中肛提肌及阴部神经机械性损伤,在PFD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有资料显示,我国接近半数的女性在产后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盆腔问题,如腰背酸疼、产后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不高(阴道肌肉不能很好的收缩)、生理性尿失禁、子宫脱垂等。如果盆底肌肉的受损不及时恢复,在女性进入更年期时,随着整个身体生理功能的下降,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现象会更加严重。
目前我国对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问题尚不够重视,产后女性的科普似乎更身上有得了白癜风怎么办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