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调整软件策略
“汽车与PC、手机、服务器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本质是动的,而手机、PC、服务器是不动的,手机的动也是别人拿着它,到处走来走去。”悠跑科技副总裁蔡德暄认为。操作系统向下管理硬件,向上给应用提供接口,面向用户提供统一的交互方式。NVIDIA中国区软件解决方案总监卓睿认为,汽车操作系统分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操作系包括大家熟知的诸如Linux(开源基金会)、QNX(黑莓)、VxWorks(风河)等操作系统内核,其研发需长期积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广义的操作系统包括底层的操作系统内核、中间件和一些针对相关行业的服务。目前来看,汽车厂商研发的主要是广义操作系统,因为要让Linux、QNX等操作系统上车,还需要中间件以及一些服务才能够落地。“广义汽车操作系统的难度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这个操作系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汽车架构从域控制器向中央计算架构演进,域控制器集中化是必然趋势。软件方面,对应的改变就是需要将智能驾驶域OS、智能座舱域OS、仪表域OS跑在同一颗芯片上,OS需要多出一个维度,即Hypervisor虚拟机监视器,它最主要的两个作用,是严格的资源的隔离,以及避免不同模块错误的相互干扰。二是中间件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汽车架构从域控制器向中央计算架构演进,对于不同域(包括智能驾驶域、智能座舱域和仪表域)都提出了挑战,中间件需要覆盖三个域的不同要求。”卓睿说。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鹿文亮将智能汽车OS的挑战总结为两难:一个是对底层芯片的适配,另一个是上层软件生态的建立。自动驾驶等车辆控制功能需要低延时和高算力,这需要操作系统对底层芯片进行深度适配,充分发挥芯片的性能,降低延时。上层则需要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软件开发者构建软件生态,用生态优势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开发者。解决上述问题并不容易。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余凯认为,整车智能操作系统之难有两个层面,一是底层的硬件和软件计算平台没有走向统一,还没有形成像Wintel、ARM-Android这样统一的“芯片架构标准+操作系统”联盟;二是上层的应用生态并没有形成,因为目前智能汽车产业还处于发展早期,是否存在独立于移动互联网的车载应用生态,还没有答案。如果不存在,那么车载OS大概率是现有操作系统的延展(自动驾驶域的实时安全操作系统+信息娱乐域的Android),不会有新的革命性的操作系统。阿里斑马智行汽车操作系统的研发演进,印证了业界专家的观点。阿里巴巴一直有操作系统的“梦”,从研发智能手机OS、云OS再到如今的汽车OS,应该说既有积累也有经验还有人才,确切研发汽车OS的时间也已超过4年。从车机切入,向智能座舱推进,目前已经演进到第三阶段整车智能操作系统,遇到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软硬件的适配问题。不仅仅是斑马智行,大众汽车集团以及各家汽车厂商的OS研发都遭遇了类似问题。OS企业与芯片企业深度捆绑年10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资24亿欧元与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地平线建立合资公司,这桩交易备受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