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平安,付强、王德安、闫磊)一、软件定义汽车大潮到来,操作系统“灵魂”作用凸显汽车“三化”催生软件化市场,车载软件重要性将提升汽车电动化、自动驾驶化、智能网联化带来了新的参与者,也带来了软件化的提速。年以来,众多科技企业开始进入造车行列。4月份以来,OPPO开始筹备造车事宜,通过战略领投哪吒造车D轮融资进军汽车行业,华为也在与多家车企开展合作。科技企业进入车生态,将加速汽车智能化的进程,也大幅提升了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在车生态中的重要性。从软件的细分行业看,应用软件是增长主力,但系统及中间件是基础。应用软件增长最快的将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短期(2-3年)内仍将维持快速增长,但随着渗透率的提升,增速会回落;车联网软件仍可能继续处于发展早期。国内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集中在座舱信息娱乐、操作系统及中间件方面,未来将着重向ADAS/AD拓展。汽车电气架构的演进,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软件定义汽车离不开算力、通信等能力的支持,汽车电气架构的演进为软硬件解耦提供了有力支撑。传统电气架构存在着算力不足且分散、总线传输速度和效率低、软硬件耦合度高以及架构过于复杂等问题,制约了智能汽车的发展。近年来,汽车的电气架构正在向域控制器(DCU)、中央集中式的方向演进。演进直接带来的结果有三个:1)算力趋向于集中,高端车众多的ECU集中到几个强大的算力平台,为软件运行提供了算力基础;2)底层软件和代码开始打通,操作系统为核心的软件生态开始建立,软件可以实现持续迭代,OTA发展提速;3)域控制器+时间敏感以太网可以实现数据的高速处理和传输,为软件应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车载操作系统是智能汽车的“灵魂”,能力范围在持续扩大电气结构的变化,也影响了整个汽车的产业链结构和车载软件架构。从产业链结构看,以前层级分明的汽车供应链,变得扁平化,软件、平台及服务厂商地位和重要性提升;从软硬件架构来看,以前烟囱式的竖井架构正在被水平分层的架构所替代,在这种分层的架构中,操作系统处于“核心”和“灵魂”的位置。车载操作系统用来控制和管理整个智能汽车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提供接口和环境。与传统智能终端一样,车载操作系统上可以运行多种功能软件以及管理多种外设。而车载操作系统所不同的是,汽车自身的控制功能(如自动驾驶)也将通过系统平台来管理,能力的边界明显大于普通智能终端。二、短期内座舱操作系统将引领增长,中长期须看自动驾驶座舱系统现状:率先获得发展,QNX、Linux和安卓是主流电气架构的集中化在座舱内进展最为迅速,而且涉及到的应用也最多,短期内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会在智能座舱领域发力,相关操作系统的定制研发有望取得进展。目前,座舱从底层来看,呈现出“一芯多系统多屏”的局面,芯片通过虚拟化之后,实现QNX、Android和Linux等多系统同时运行。其中,QNX作为实时性操作系统,在仪器仪表显示方面应用广泛;Linux/Android由于在生态方面的优势,主要应用于信息娱乐中控屏。从长期来看,座舱操作系统功能有可能走向成熟,发展和变革的重心可能从座舱转变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而在智能驾驶OS领域,目前第三方软件厂商和车厂均在发力。趋势:智能化应用快速增长,系统定制和优化需求旺盛座舱操作系统向下管理芯片硬件资源,向上提供开发框架和算法库,同时还可以支撑用户应用平台的定制开发,为用户端提供人机交互、地图导航、V2X、信息安全、人-车-路-云数据融合提供支撑。目前智能座舱已经成为新车出售的重要亮点。其中,语音交互已经逐步成为标配,双屏(数字仪表+中控屏)、OTA和HUD搭载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作为应用类程序的运行载体,操作系统平台是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构建核心,无论是厂商还是第三方公司,对该领域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后续随着整个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座舱应用渗透率的提升,操作系统定制和优化的需求也将得到释放。QNX:微内核,启动快,安全性高且实时性好QNX是全球市场份额最高的车载底层操作系统,尤其是在安全性要求高的数字仪表和辅助驾驶领域,几乎都是采用的是QNX内核或者完整系统。QNX发展至今40多年,在嵌入式操作系统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尤其在车载系统方面,始终契合着汽车变革的步伐,在中控屏、车联网、数字仪表盘、ADAS、域控制器等热点方向都有部署。QNX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性强、实时性高。内核代码量少,只包含了最少的内核操作组件,协议栈和驱动都放在内核之外,保证了非常快的启动速度;错误只会影响所在组件,而且可以动态恢复,不会造成整个系统死机,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按照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kn.com/jbzz/1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