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哪种疾病,能像月经这样以一定的周期影响如此多的人。
受访专家:王建第四医院
记者:Joy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根据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学会报告,全球约有2亿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我国临床数据分析显示,2.9亿的育龄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为10%~15%(约~万人)。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个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和终生管理,而设计出更好的治疗方案及管理措施,则是每一个医生的职责所在。
12月3日,华山论坛暨第三届西京妇科微创研讨会隆重召开,第四医院王建教授发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应用策略及降阶梯治疗”的主题演讲并接受《医学界》专访,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期管理及治疗难点等问题分享了精彩看法!
发病率高,还容易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他部位出现、粘附、种植、浸润、生长、周期性反复出血并引发症状,形成病灶(痛性结节、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所致的疾病。
有80%~90%以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明显的痛经,30%~50%合并不孕;病变累及器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具有性激素依赖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很难达到根治的目的。
“五花八门”的临床病理类型
1、腹膜型:发生在盆腹腔腹膜,以子宮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浆膜面最为常见。典型病变为蓝色或褐色的异位结节,病灶被吸收形成瘢痕样的陈旧性病变。
红色→紫蓝→白色病变
2、卵巢型:异位内膜在卵巢表面或皮质内生长,周期性出血,陈旧性血液积聚在囊内形成粘稠液体,似巧克力样,称为“巧克力囊肿”。巧囊囊壁常常同周围组织粘连。有时由于外力或自发破裂,大量囊内容物流入盆腹腔,引起急性腹痛。
3、深部结节型:异位内膜在盆腔腹膜0.5cm下形成内异症病灶,常见部位如子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穹窿、直肠阴道隔处。病灶可以在子宫直肠凹粘连包裹中,也可仅深入浸润到阴道直肠隔内,与痛经症状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人们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