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腹腔粘连 > 治疗方法

囊肿占大半个腹腔精湛技术让一岁男童重

白癜风疾病 https://m-mip.39.net/nk/mipso_7220829.html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在小儿外科领域属于高难度手术,胆总管毗邻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门静脉,十二指肠、胰腺等重要血管、器官,损伤任何一个组织都会导致术后恢复不顺利,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日前,医院小儿外科成功地为一名年龄仅1岁1个月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进行了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型吻合手术,患儿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1岁1个月大的男婴阳阳(化名),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男孩,近日家长发现孩子肚子逐渐增大,以为是孩子吃胖,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日前,孩子出现经常性哭闹呕吐、腹胀腹疼发热、大便陶白等症状,医院就诊,社区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孩子腹部有一个很大的包块,占据孩子大半个腹腔,经CT检查诊断为腹腔巨大囊肿。当地医生建议,医院救治。

“患儿来的时候腹痛症状比较明显,然后查了一个彩超,也是提示胆总管囊状扩张,扩张的囊肿还比较大,肝功能也是有受损的,黄胆指数也偏高。”医院小儿外科值班医生潘振楠接诊后,进行了仔细的体格检查及相关影像检查并及时报告科室主任丁斌。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指胆总管部分呈囊状或梭状扩张,有时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的畸形,以腹痛、腹部包块、黄疸为主要表现。临床资料显示,亚洲人患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发病率比欧美人要高,特别是婴幼儿及童年时期的发病者占到2/3,该病通常是由于胆胰合流而导致胆总管异常。该病如不及时手术治疗,多因反复感染、胆汁性肝硬化、胆总管穿孔或癌变而死亡。”

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丁斌详细地向家属解释病情,目前患儿的胆管系统扩张、胆囊增大、胆管梗阻,确诊为胆总管囊肿。同时组织医务人员为患儿进行抗炎、营养支持治疗,待患儿体温消退,黄疸有所好转,进行下一步手术治疗。

孩子刚1岁大,体重只有9公斤,胆总管囊肿的直径在mm以上,占据孩子大半个腹腔,而且近期又有感染症状,这为手术带来很大风险。但如不及时手术,孩子的胆总管囊肿随时有穿孔、破裂的风险,出现上述并发症孩子的生命会受到严重威胁。丁斌立即组织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病情讨论和手术方案研讨。

“孩子体重轻,囊肿巨大,近期有严重的感染,胆总管囊肿同周围血管粘连紧密,手术时巨大的囊肿创面会发生严重出血,手术风险很大。”

“按常规和稳妥的治疗方式是先开腹采取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手术,三月后再行根治手术。”

“传统保守的治疗方案,对孩子和家庭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胆汁引流出体外会造成孩子消化、吸收不良、电解质紊乱及胆道感染,孩子经常会医院住院治疗。”

“两次手术也会给孩子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压力。”

……

“影像学显示,该患儿因囊肿太大,内侧已超过腹部中线,下方已近下腹部,操作空间太小,手术难度比较大。但随时有穿孔、破裂风险的胆总管囊肿,时刻都在威胁着孩子的生命。”丁斌在与家属沟通并征得家属同意后,当机立断决定采取开腹手术并根据术中情况的允许为患儿进行一次性根治手术。

手术如期进行,孩子被送进了手术室,在以丁斌为主刀,潘振楠、梁程博为助手的手术团队,在麻醉科手术部的密切配合下开始手术。术中发现患儿腹腔大部分被巨大的囊肿占据,十二指肠被顶在囊肿前壁。“我们小心的分离出肠管后,穿刺抽出约ML胆汁并大量泥沙样结石。”丁斌介绍说,在孩子狭小的腹腔内进行手术,保证不伤及患儿其他器官和组织,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手术团队小心翼翼的切除了患儿的胆囊,然后再细心摘除胆总管囊肿后,为其重建了胆道,最后为患儿的胃肠道通道进行吻合。

术后孩子恢复顺利,4天后开始进食,第12天出院。两周后复查黄疸完全消退,各项生化指标正常,孩子又变回了一个活波可爱的小宝宝。

“对于胆总管囊肿必须做到早期尽快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患此病的孩子应及早就医,不能耽误时间太久,否则可因胆道感染,由阻塞性黄疸而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丁斌介绍说,小儿就诊过程中自己对症状表达不明确,要靠医务人员、家长及时发现。一旦小儿出现腹痛、黄胆、皮肤黄、腹泻等症状时,要高度重视。(陈毅潘振南)

监制米云鹏/主编丁宏伟/编辑陈毅

医院团结奉献仁爱创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kn.com/zlff/1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