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腹腔粘连 > 治疗方法

万字干货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一个

广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2.html

朋友们,我是小手。这本来是写给几个朋友看的简短贴士,内容都很粗浅,但一些朋友当做了清单来转发,所以我专门腾出了两天时间来完善它。疫情再度来袭,身处兰州的我,被隔离在24楼的家里。忙碌的生活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也让我再度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一.概率论

末日系美剧里有个很经典的桥段,屡试屡爽——主角落难到荒岛后,阑尾炎突然发作,九死一生……这种设定有贩卖焦虑的嫌疑,久之这种小众的题材反而被大众化了。

然而,这种情况是可以人为规避的。

有一种手术叫“预防性阑尾切除术”,很多轮船公司规定,水手们需要做完这个手术才能扬帆起航,以避免在远洋作业时突然发病。这是一个通过腹腔镜微创就可以完成的小手术,不良影响也非常小。预防性阑尾切除术,这是个挺陌生的词。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阑尾是进化论的佐证,而我们能接触到最普遍的就是阑尾炎。在无菌外科手术技术出现之前,重症阑尾炎几乎是一种绝症。中医学称之为肠痈,中草药面对随时会破溃穿孔的阑尾,几乎是束手无策的。

当然,以现代医学的眼光来审视,阑尾炎早已被攻克了。但是,如果在一些非常时期,保守治疗失败的阑尾炎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手术,那么就会发展成非常严重的情况,比如腹膜炎直至败血症,危及到生命。如果这种假设太过极端,那么试想,妻子正在分娩,而此时丈夫的阑尾炎发作……这种情形不亚于一种灾难。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是1‰,行切除手术后,终身不会再犯。也就是说,在个人里,至少有个一辈子都不会遇到阑尾炎大发作。但是,急性阑尾炎是一种更青睐青壮年的疾病,在青壮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3%左右,且经常在剧烈运动后发病……

(对于我上面这些话题毫无兴趣的朋友,可以不再耽误您的时间了。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抛砖引玉,同时有很多疑惑和不确定的想法,想听听前辈与同好的高见。当然,我远不能称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生存主义者,所以自觉地在这个头衔之前加了一个“准”字。)

新手司机上路,总会被老司机教导一个概念,叫做防御性驾驶。这是一种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在危险来临之前通过防御手段规避它。这种思路其实可以拓展到生活的很多方面。

回到阑尾的问题上来。阑尾切除后,是有很小几率留下后遗症的。这些后遗症包括腹腔粘连和略微升高的克罗恩病发病率,还有更小概率发生的渗血和肠瘘。有时候概率就如同玄学一般,预防性切除阑尾后,出现可怕的后遗症,人生毁之一旦,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规避风险的过程中,无疑又承担了新的风险。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与之相似的还有预防性拔除阻生智齿。阻生智齿,基本可以理解为横着长的后槽牙。智齿在16-25岁之间才萌出,甚至有很多人终生不萌出。而阻生智齿,由于是横着或者斜着长的,不具备正常萌出的条件,想要跟它拜拜,就需要手术拔除。拔除阻生智齿是很血腥的场面,在各大视频网站上都有动画原理图,在此不再赘述。阻生智齿不拔的话有可能引起很多问题,其中需要紧急处理的是炎症,这时候就需要输液消炎,一个疗程3-14天——因为口服消炎药的效果很差。反复发炎,就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影响口腔功能甚至面部美观。在人“着急上火”的时候,阻生智齿最容易发炎。为什么会着急上火呢,大概率是遇到事儿了。阻生智齿就是这样,专门喜欢在这种时刻彰显它的存在感。但是,也有很多人的阻生智齿毫无存在感,终生不萌出,也不发炎。

拔阻生智齿跟切阑尾不一样的是,这有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四颗智齿,如果都阻生,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拔除。但是,拔掉之后,就一劳永逸了。风险基本在拔除的过程中和恢复期。因为拔牙死掉的也大有人在,比如过于恐惧引发的心脏问题,操作不当引起的窒息等。较小的后遗症,比如干槽症,是可以治愈的,但治疗过程很痛苦。所以这又回到了那个悖论般的概率问题——有没有必要为了规避一个概率的风险而承担另一个概率的风险呢?

当年徐志摩逼着张幼仪去堕胎,张问他,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徐回道——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结果自己摔了飞机。这里面乍看好似因果报应一般,前两种风险因为举例而有了联系,后两种可类比——无意中精准地对应了上一段那个概率的悖论。

再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死神笔记中,女职员因为害怕在突发事件中遗失眼镜,而去做了近视手术,但手术过程却出了意外,最终命丧黄泉。对于高度近视的人来说,比如我,在突发事件中失去眼镜,是难以想象的。世界各地的例证都表明,失去眼镜后的高度近视者行动力和战斗力都迅速降至了极低的水平。(对于我个人而言,不戴眼镜的时候,听力似乎都会有所下降。)近视手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眼球的生理结构,经过近视手术的激光削切后,基质层是永远不会愈合的,所以当眼睛受到强大外力时,很有可能会失明。那么,什么情况下可能遇到强大外力呢——极有可能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所以,悖论再一次出现了。并且,这个悖论还有加强版。在街头格斗中,佩戴眼镜的人,其眼镜往往成为对方的首要攻击目标。眼镜被除去后,战斗力将直线下降。而做过近视手术后,为了避免眼球收到突发外力,就需要额外的格挡,这也削弱了战斗力。(在这个问题中,我没有讨论到隐形眼镜。隐形眼镜佩戴需要的低菌环境,在非常情况下,是难以长期实现的。)

扯得太远了。很多人可能究其一生都不会遇到任何真正的危险。不会遇到盗窃、抢劫、被尾随、遭持刀威胁、车辆爆胎、溺水、洪水、火灾、地震、在无人区与外界失联等等。很不幸,上述这些事件我都遇到过。所以我几乎是被迫成为一个进入任何室内首先寻找逃生通道的胆小鬼,成为一个熟习急救技术和清创缝合的非医务工作者,成为在一个车里和家里各备有一个手摇式全波段收音机的怪人。危险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也有可能在下一秒就出现。当危险来临时,有准备的人才不会手忙脚乱。

二.我的EDC和PSK

只谈我的个人经验,朋友们可以去粗取精。先说EDC,也就是EveryDayCarry,每天出门随身携带的东西。我是一个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人,我的EDC应该算是城市通用型EDC。所处环境不同,还有户外型EDC和狩猎型EDC等——对我来说,这些是遥不可及的进阶版。

首先,电子产品。

1.手机,这年头儿估计很少有出门不带手机的人了。我的手机存储空间永远在半空的状态,手机音视频录制格式预设在可录3小时视频和72小时左右音频的格式。桌面上单手操作拇指可触及的扇形区域,放置手电、指南针和紧急联系人图标。设置了对应的人工智能语音和语音触发自动发送的紧急联系人短信。手机内置kindle软件,存储-本书,其中包括基础科学一应学科的入门科普与一套百科全书——在离线的情况下,这是非常有用的。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kn.com/zlff/1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