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ndroid、3G网络的普及,再到「重新定义手机」的iPhone推出,年的手机市场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中科创达就是在此前一年成立的,这家积极为低调的整体解决方案开发商虽然在消费端知名度不高,但在智能移动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高通、英特尔、英伟达、展讯、联发科以及各大手机终端厂商,过去10年,中科创达都是这些巨头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我们与芯片厂商关系特别紧密,所以Android加高通这样的组合,能在智能手机上大规模发展。从年开始中科创达(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一直到年上市。」中科创达智能汽车事业群执行副总裁李维山告诉雷锋网。*利用Kanzi3D开发工具和引擎和KanziConnect多屏交互平台*中科创达展示的全球首款基于高通骁龙平台QNXHypervisor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中科创达最早进入汽车领域,源于年的一个项目。当时中科创达为日本汽车供应商爱信开发了一款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MID设备,后者搭载在沃尔沃、日产的量产车型上,获得不错的反响。年,中科创达开始全面进入汽车领域。用李维山的话说,以Android为主的操作系统技术外溢到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汽车也开始大规模应用。「汽车市场是中科创达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我们将会为全球客户提供车载娱乐信息和集群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中科创达的CEO耿增强曾表示,「丰富的应用、全面优化的操作系统,使得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软件定义汽车」越来越成为趋势。举例来说,中科创达年收购的Rightware,最初专注于为手机和平板电脑构建图形界面,而不是汽车。而到今天,Rightware已经发展为专为汽车开发图形用户界面的公司。据Rightware的说法,它的Kanzi产品目前已经被全球20余个汽车品牌采用。这种转变本身就说明了今天的汽车行业的变化有多快:在移动设备市场增长放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汽车也视为联网的关键「硬件」之一。进入汽车领域5年来,除了本身投入研发外,中科创达还先后收购了三家汽车软件相关的公司:Appsys(爱普新思)、Rightware和MMSolutions,大力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软件技术。据雷锋网了解,中科创达与全球主流的Tier1、车厂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产品和方案已经应用在千万辆级别的汽车上。同时它还与智能汽车生态系统如百度、腾讯、QNX、高通、TI等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国内,已知的如一度热销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蔚来首款量产车ES8都应用了中科创达提供的软件模块。到年,李维山所在的汽车事业部将扩大到人规模。在中科创达看来,智能汽车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系统启动速度、自动化测试、多窗口技术、手机互联技术、操作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优化以及CAN协议栈和应用等。「我们的定位是智能汽车软件技术和方案提供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附能者:为Tier1提供一个灵活、稳定、优化的平台框架以及相关技术和工具,帮助Tier1和OEM在早期开发和验证应用以及UI/UE,提升多方协同开发的效率。」李维山表示。随着AI的火热,人工智能技术也将逐步引入汽车,这对汽车行业原先的产品、团队、体系无疑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中科创达也顺势成立了AI事业部,专门开发与AI相关的产品,如智能视觉、机器视觉和语音,用于感知道路状况、车辆识别、车内行为监控等等。「这是原先传统行业不具备的能力和技能,我们可以帮助整个产业链实现快速变革。」李维山说。以下为雷锋网与中科创达智能汽车事业群执行副总裁李维山的对话内容(有删减):汽车行业也会出现WinTel、ARM+Android的组合雷锋网:基于手机行业背景,中科创达进入智能驾驶领域有哪些优势?李维山:智能手机集成了很多操作系统技术,随着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快速地向汽车等领域扩散。智能汽车作为最大的智能硬件设备,也吸收和借鉴了很多智能手机技术,比如Android操作系统、FOTA、实时导航等,这些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汽车上。另一方面,智能汽车是一个万亿级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给这个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革,整个产业链和生态系统都在进行重构,需要更多的智能技术,尤其是软件,「软件定义汽车」越来越成为趋势。我们在智能操作系统、针对复杂SoC的软件优化、嵌入式AI、机器视觉和云端平台等有许多积累,而且与智能汽车生态相关的合作伙伴有紧密的合作。所以我们进入智能汽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雷锋网:你们在汽车产业链上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李维山:我们的定位是「智能汽车软件技术和方案提供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赋能者」。我们方案的出发点是为Tier1提供一个灵活、稳定、优化的平台框架,以及提供相关的技术和工具。Tier1能利用这个平台专注于开发自己核心的差异化功能,降低开发成本、风险和开发时间,提升质量和用户体验。同时,这个平台也很容易帮助Tier1和OEM在早期开发和验证应用以及UI/UE,提升多方协同开发的效率。雷锋网:现在都说「软件定义汽车」,硬件本身如何帮助你们优化软件和算法?硬件和算法哪个重要?是否有主次之分?李维山:这类似于WinTel或是ARM+Android的组合。软件、硬件相互迭代,硬件能够固化某些算法之后,这样更复杂算法又可以进行扩展,新的算法又可以进行固化,硬件化得到加速。这两者是相辅相成、迭代的过程。雷锋网:能否介绍你们与国内外客户案例,一般会为给他们提供哪些技术和产品?李维山:我们已经和全球数十家车厂和Tier1建立合作关系。比如Kanzi软件,已经被全球超过35家车厂,包括奥迪、沃尔沃、捷豹、陆虎在内的厂商采用。驾驶舱方案和技术则被包括电装(DENSO)、哈曼(Harman),航盛等Tier1使用。他们可能会采购单独的产品,如Kanzi、FOTA、自动化测试工具,手机互联等,也可能采购全部或者部分软件平台解决方案,如中控导航的解决方案、数字仪表解决方案、集成驾驶舱解决方案或是我们的技术咨询和开发服务,尤其是操作系统以及SoC相关的BSP,FW开发定制和优化等等。并购整合:协同效应是关键雷锋网:中科创达过去收购几家与汽车相关的公司,比如Appsys、Rightware以及MMSolutions,目前做了哪些整合?李维山:目前Appsys和Rightware已经完成市场、产品、技术和团队的整合,协同效应已经开始显现,MMSolutions整合也已经开始。我们考虑的并购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kn.com/jbzz/14931.html